第五百六十四章 升维与跃迁(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6      字数:6107
后整体。巫术是360度照射的灯泡,而逻辑则是激光手电,但是最后逻辑能够拼出完整的清晰图像,而巫术只能在昏暗中造出各种怪影。

  逻辑是思维的定向爆破技术,是将单个问题从混沌整体中精准切割出来的手术刀。想要得到高维真相,就必须掌握这门基础定向爆破技术。

  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逻辑是得到真相的一种手段。逻辑很强的人,有时候通过思想实验就可以推导出真相。

  众所周知,伽利略通过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同时落地证明了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大小无关。但这是伽利略说服别人的实验方法,伽利略自己是如何发现“越重的物体落得越快”的漏洞的?

  他是通过逻辑分析。

  假设有两个球a、b,重量依次递减,ma>mb。按照“越重的物体落得越快”,下落速度va>vb。伽利略设想,把a和b绑在一起下落会出现什么结果?

  由于ab绑在一起,ab的质量增大,因此下落速度vab>va>vb。由于b下落时速度更慢,会拖累a的下落速度,因此va>vab>vb。

  同一个前提推出两个不同的答案,这证明,不仅两个答案错了,而且前提也错了。

  19世纪末,普朗克不理解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能的过程是离散的,他这样解释原子吸收光能:

  原子就像一个勺子,光能就是一桶水,勺子装水当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

  普朗克认为,离散性的根源在于原子是一个一个的,而光仍然是连续的。

  26岁的爱因斯坦另有不同看法。实验显示不同的原子吸收的光能份量是相同的,如果光能份量取决于原子,那么不同的原子吸收的能量肯定会不一样。就像不同的勺子装的水份量是不一样的,尽管是一份一份的。

  这说明,决定光能份量的原因,不是原子,而是光本身,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所以不同原子吸收光,其实是不同的勺子装相同的葡萄,一次只能装一个,而且大小相同。

  爱因斯坦推出了光电效应方程,轻松地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这个方程并不难写,甚至很简单,它本该属于普朗克。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相,就像没有绝对零度一样。依靠逻辑和理性,也不能保证升维后的真相是绝对完美无缺的。

  人的知识不可能做到完美,而是像一条渐近线一样逼近它的虚极值,或者就像物体的速度可以永远逼近光速却永远达不到。

  但这是否就说明,不完美的真相就不是真相,不值得相信吗?

  其实真相值不值得相信,与纯净水值不值得喝,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不需要100%纯净的水,也造不出完全纯净的水。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纯净、充分纯净,其中杂质不明显损害身体即可。

  再强大的数理逻辑也不能保证我们获得完全、彻底的真相。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获得的是假相,而且迷恋这种假相。

  盲目相信所带来的迷信和巫术。这是一种包含病菌的毒水,饮鸩止渴只会自取灭亡。当有人提醒他被巫术所迷时,由于思维的惯性不相信提醒者,永远沉迷于巫术之中。

  知道自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真相,但依然寻求可靠真相。这本身就是一种高维逻辑。从自知无知开始,才能建立起对逻辑的信念。

  理性和逻辑是我们在宇宙这个暗夜中行走时,唯一可以依靠的灯塔,但在一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