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6)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6      字数:8481
西,回来时,第二家的女儿托他带了几包素肉,给自己父亲。回来后,这个儿子忘了告诉家人,素肉是别人家的,这家人以为是自家女儿带下来的,就把它吃啦。吃了以后才知道,所以,这位老人心里一直挂念着:天哪!人家女儿从那么远的地方送东西回来,我家把它吃了,这可怎么交代呢?他心里有亏欠,可能临终时一直都放不下,就飘到这一家去啦!”

  心中有愧,临死忆念,这本来是有良心的标志,但在临终时,这也是不好的。

  “但这是藏地的风俗,你也不要有思想负担,不要从此以后一听说谁死了,就想会不会到我家来?要不要看一看,算一算?这也没必要,好好修行就可以啦。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但最终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临终的时候,除了上师、佛菩萨之外,还是少想你身边的这些人。”

  刘大哥好像为了安慰我,才说这些话的。当然,对于临终者来说,既然往生,就应该在感情上思想上,彻底断绝与此世界的关系。

  “当然,忆念上师,怎样才做得到,为什么呢?其实中间有两个大道理,它的名字分别叫:引业与满业。临终时祈祷上师,呈现上师的形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吗?这就要看看你平常祈祷上师时,祈祷到什么地步。在讲解业之因果的时候,从现在修行直到临终,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引业,一个叫满业。引业是从我们进入佛门直至临终之前的一切行为。在临终的那一刹那,短短的那一瞬间,就叫满业。”

  这又是一个道理了,但愿刘大哥能够让我明白。

  “举个例子,引业是善,满业是恶,那么他会顺着谁走呢?会顺着满业走,而堕入三恶趣。哪怕曾经行过善,但是临终一瞬间起一个恶念,就会顺着这个恶念堕入三恶趣之中。引业是恶平常一直做很多很多恶事,但是在临终时,满业是善,他可以投生到三善道。引业是善,满业也是善,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引业是恶,满业也是恶,会堕入地狱。从中就知道,满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说到这里,我想到本能与习气。一般人临终或者遇到危险时,都发出本能的恐惧,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忆念上师或者佛菩萨呢?

  “你如果生前没有很深的习气,想在满业的一瞬间想起上师或者佛菩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需要长时间修炼,时时不忘祈祷上师,而且在祈祷上师时,要做到在清净中祈祷,不要掺杂很多不清净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在面对死亡时,人的神识会增加七倍,到那时,你现前掺杂的不好成分会更浓。所以,还是尽可能去创造最清净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弟子都要铭记这一点,临终的时候最重要!为了临终这一刻,引业时时都要去修炼,让这个习气变得很深刻,时时都能忆念上师、佛菩萨。”

  这就是把忆念上师与佛菩萨的习惯,刻进心灵深处感情深处,如同本能那样,就可以了。我问到:“临终念阿弥陀佛,有没有效果呢?”

  刘大哥说到:“念佛功德无量。但能不能即生往生,就要看看你在晚上做梦,梦见一些惊吓的梦境时,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惊吓或烦恼,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若能做到这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一点都不需要疑惑。若平常仅仅是在修,一遇到这样的时刻,自己的内心就是一片空白,压根想不起佛菩萨,那成就的机会真的很渺茫。”

  他继续说到:“我们现前所讲解的见解也同样一个道理。能不能即生成就,能不能在第一本净解脱成就,在第二本净解脱成就,一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见解。今天的见解若是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在临终时,哪怕有成就的机会,也会如流星一般消失。要知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