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册封(3)
作者:鹤城风月      更新:2024-12-04 19:57      字数:3093
所以出征在外的将士们还朝,第一件事就是浩大的封赏。

  御极殿上,伤势已经完全痊愈的乾丰帝安坐龙椅,气态威严。

  御座下,满朝文武分班列位,却把此次出征的将士们簇拥在了中间。

  一个中气十足的太监早已捧着诏书,开始宣读起封赏来。

  这一次的封赏,是从低级先开始的。

  陈玉甚至在诏书中,听到关于林广河等人的赏赐。

  一众梁山好汉因为在济州城破时拼死掩护上官撤退以及擒获贼首梁素的功劳,获得了金万斤的赏赐。

  当然了,这个“金”其实指的是铜钱。真正的一万斤黄金,乾丰帝的御库里都没有这么多。

  除此之外,济州知府公孙安也因功晋升御史大夫,赐金鱼袋,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而根据朝廷的改制计划,未来的大理寺是要更换为大乾皇家最高法院的。

  也就是说,这一次因为平叛,公孙安竟然从普通的地方市长一跃变成了最高法院的副院长和党组副书记。

  什么叫一跃冲天,这就是了。

  不过这个任命,显然也是有着深层考虑的。

  大理寺要变成最高法院,从现有的行政系统中剥离出来。那么负责的官员上就要和行政系统脱离干系。

  公孙安远在地方任职,在长安城里没有什么关系纠葛,适得其位罢了。

  连公孙安都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陈玉的老师梁思齐就更加不要说了。

  直接晋衔太子少保、光禄大夫,由河东东路学政变为兵部尚书,一跃成为了朝廷大佬。

  梁思齐以一个老学究的身份,愣是靠着一群拼凑起来的兵将,足足抵挡了梁铉数万大军长达一个多月的进攻,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知兵了。

  见到连在外围作战的人都得到了如此大的提升,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禁看向陈玉、郭礼、秦王三人。

  这三个才是此次平叛的主将啊,论起功劳来,也是最大的。

  要论封赏,他们岂不是更加吓人?

  众官员正寻思中,颁旨的太监终于念到了陈玉的名字。

  而且更加令人侧目的是,陈玉的部分,竟然使用的是单独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齐州士子陈玉,自幼博学,才思敏捷,于国政、军事见解非凡,深合朕意。特赐乾丰十八年殿试状元及第,自今以后上佐君王,下安黎庶,不可辜负毕生所学……”

  只这一条,就让大殿里哗然了起来。

  乾丰十八年的殿试,因为梁王的叛乱已经彻底毁了。三百多士子,最后仅仅存活下来了十三人。

  很多人原都以为本次殿试会彻底废除呢。

  没想到,乾丰帝依旧钦定了状元,而且还是最近风头无俩的陈玉。

  而且了解内情的人更加清楚,陈玉的这个状元,含金量要远远高于往届的状元的。

  因为这一届的进士,仅仅只剩下了十三个。

  乾丰十三士,这个称号就是莫大的荣誉。

  谁都清楚,这十三个新晋进士,未来的前途全都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