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节(2)
作者:平白兄      更新:2022-02-28 08:00      字数:3562
sp;国朝册立储君当然有礼制规矩,只是历代帝王都不会按照礼制规矩来行事。

  大安朝的几代帝王,有以贤能立储君的,有以年长为储君的,也有以皇后所出为储君的。

  当然,少不了以喜好立储君的。

  到了永昭帝这里,他刚登基的时候为了稳固皇位、安定民心,故而早早就立了最年长的皇子为储君——当时韦皇后还没有诞皇子。

  及至二十多年后,最年长的郑重才能平平、野心昭昭,最后落得了被废的下场。

  永昭帝的皇子不少,除了废太子郑重之外,还有成年的五皇子、九皇子、十皇子,此外还有年纪较小的十八皇子、十九皇子和二十一皇子。

  那几个成年的皇子,这些年来的表现的确很一般,在永昭帝看来是才能平庸之辈,也不得其喜欢。

  除了这几个成年皇子的母族姻亲之外,其它朝官都觉得他们被册立为太子的希望十分渺茫。

  他们更为看好的,是更为年轻的皇子们。

  准确地说,他们看好十八皇子和二十一皇子。

  十八皇子乃皇后所出,有承恩公府等等势力的支持;而二十一皇子,则是皇上最为喜欢的皇子,背后还有汪印和缇事厂的支持。

  并且,这两个皇子年纪相差不大。

  朝官们都认为,如无意外的话,太子当从这两人中出。

  在早些时候,在贤妃还没有事发之前,他们觉得十九皇子也有机会争一争的。

  毕竟,十九皇子养在了贤妃名下,而贤妃最得皇上喜好和信任。——这一年多来,皇上时常将十九皇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就可见一斑。

  可惜,贤妃事败,十九皇子母族势力微弱,自然就没有了希望。

  朝官们虽然都有请立太子之心,却没有一个人在早朝之上启奏,还没有将此事摆到明面上来。

  仿佛,他们在等待更为合适的时机,又或者,他们在等待最先启奏的那个人。

  从龙之功谁都想获得,但当中的巨大风险,又让朝官们畏惧止步。

  稍有不慎,便是倾家灭族的事情,不得不审慎再三。

  汪印和叶绥也时常就此事而商讨。

  “半令,朝中有这样的风向,倒使得大采选没有那么瞩目了。”叶绥这样道,为汪印添上了茶。

  大采选同样关系着朝堂权力格局的改变,但是比起册立储君来,所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

  朝堂瞬息万变,且这不是新君初立之际,朝官们没有那样的耐心,他们也不敢冒那么大的险。

  如此漫长的时间,他们等不起。

  况且,现在皇上这样的年纪和身体……册立储君就在当下了,这才是权力更替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

  叶绥记得,太子郑重被废之后,朝中也兴过一次请立储君的风向,但跟她和二十一皇子都没有什么关系。

  前世这个时候的他们,实在太弱太弱了,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倚靠,而将他们视为棋子的南平顾家尚未有动。

  他们就像被圈养在某个水潭的两尾鱼,只能任人摆布游动。

  但这一生,二十一皇子已成为其中焦点,他们根本无法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