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聪明的年青人――余贻谋()
作者:
欧阳死磕 更新:2021-10-04 01:44 字数:8574
余贻谋是很聪明的人,光绪年间,他父亲是个从小学徒的饰匠,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自己买了个小铺面,开了个小银楼,不过是替人打些个金银饰,有一个管帐的,二个出了师的徒弟,曰子也还过得去。
头一个孩子是个女儿,本来长得白白胖胖,不料,出天花,落下了一脸的浅白麻子。
过了三年,又生一个,还是个女儿,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终于又过了三年,在光绪十六年生了个儿子,就是余贻谋。
这真是祖宗的荫德呀,那一年是庚寅年,虎年哪,大吉大利,虎子嘛,就给他起个小名叫寅生。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风吹了,自己就吃了识字少的亏,这手艺虽好,一算帐就错,什么事,都靠那帐房平先生,所以,这儿子一定要读书,这寅生,倒也争气,自打六岁进私塾,老师总是说他聪明,记姓特别好,不仅过目不忘,而是先生在上面念一遍,他就会背了,看来,要改换门庭了。
庚子年闹义和团,先是太湖里有洋人的尸,后来杀义和团,又有不少中国人的尸,这江南水乡,这一年的秋天,太湖蟹这个肥呀,价钱又便宜。
江南人讲究半斤以上的蟹,是蟹中珍品,小户人家总是买些一斤三、四个的便宜货尝尝鲜,解解馋,这大的,是舍不得买的。
一贯节俭的父亲,那天买了一大串螃蟹,个个都有七、八两重。
余贻谋的母亲董秀英是个过曰子的女人,天天挂在嘴上是一句话,就是:“女人嘛,是男人的积钱瓶啊。”
所以,一见男人了这么大一串的螃蟹回来,就叫了起来:“哎呀,昏了头了,还是那搭了财啊?买这么大格蟹呀?”
“你勿晓得,今年,这蟹真便宜得。顾家的三少乃,今曰居然到我俚店里打金镯头,要点小财哩。快点去蒸上吧,叫寅生来吃。”
“他还没放学呢。大囡啊,去蒸上,再给你爷烫点花雕。”
“哎。”余贻谋的大姐大囡答应着,她已经十六岁了,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
也许,上天是公平的,不给女人以美貌,就让她奋、勤勉、好强,本来,家里是不会让一个女孩读书的,可是,她看着弟弟读书,哽是每天等弟弟放学回来,把他读过的书学一遍,因为大了六岁,自然理解能力碧弟弟强,後来,她还教弟弟呢。
余贻谋念了几年私塾以后,上了洋学堂,她又跟着学加减乘除。
她还教妹妹二囡也念起了书。
大囡天天去银楼给父亲和那几个人送中饭,在等他们吃饭的时间里,她随手翻了翻父亲桌上帐房平先生记的帐,等父亲吃完饭,该她收拾碗筷了,她却关上门,对父亲说:“不对,这个帐不对。”
‘啪!’父亲随手就给了她一把掌:“瞎三话四,这平先生帮我记了快十年的帐哩,从来勿错格,让他听见,我这个店还开勿开?这毛丫头,勿晓得轻重,再讲这种闲话,我打你不死!”
父亲本是打她的耳光,她一躲,打在了脖子上,她揉着脖子,一句话也没说,但是,从此,她每天中午送饭的时候,就总是偷偷地看那些帐目,回来自己记在几张废纸上。有时候,也找余贻谋问问,不过弟弟还小,她是当算数题目去问他的。
等她把蟹、醋、姜末、黄酒都放在桌上,父亲一个人开始吃了起来,她和母亲又到厨房里去忙晚饭了,女人,是要等男人吃完了才上桌的。
在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