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2)
作者:
肖申克117 更新:2023-01-11 20:33 字数:3457
�率牙兵来迎。
“末将奉白、刘二帅之命,来迎太尉,太尉辛苦了!”韩奕拜道。
“莫要废话,给我说说河中李贼的情况。”郭威摆了摆手,急不可耐地问起河中行营军情。
韩奕面色一懔,连忙回道:“回太尉,自太尉离开之后,李贼并无动静。城中常有百姓出城,其中必藏有奸细,但我等投鼠忌器,只能全都关押各处。贼军往往趁夜顺河潜出,应有漏网之鱼。不过,听被我军俘虏的谍者说,城中粮食渐尽,士气低迷,李贼迷信术士之言,自称兵尽粮绝,战至最后一人一骑,方是他鹊起之时。”
“天子神器,岂是李贼所能奢望?贪、骄、奢却是一个不少,李贼这是咎由自取,我已击退唐军,他如今已经孤掌难鸣,何惧他再遣人邀援?待我回到河中,定会发起进攻,为天子除此大逆。”郭威握着拳头,发出誓言,转而又告诫道,“但困兽犹斗,我等不可小视。军事无小事,凡事应未料胜先预败。子仲领兵万万不可骄傲,如履薄冰,方能成就大事业。”
“太尉良言,末将铭记在心,不敢忘怀。”韩奕道。
不管怎样,郭威对自己着实不错。韩奕跟随郭威征李守贞,不仅在暗暗学习郭威的大将风度,也在学习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手段。
郭威道:“我此话只是有感而发,此番我东征兖海,淮南将李金全极有智谋,识破我的伏兵之计,不肯入我埋伏。倘若唐军以为可乘,前来攻我羸弱,我定会让唐军有来无回,幸亏唐军知难而返,李金全也是知兵之人。子仲虽年少,但我观你治民或治军,一向谨慎有序,若不是见你相貌,我还以为你仿佛有三四十岁年纪。此次若能讨平三叛,子仲功不可没,然少年得志也并不见得是件有益无害之事,小心驶得万年船。”
韩奕开玩笑道:“末将尚未娶妻,若是别人听了太尉的话,那岂不是坏我终身大事?”
“哈哈,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过,以子仲如今的身份地位与才学、相貌,哪里找不到一个令你满意的女子?”郭威也笑道,“我若是还有与你年纪相仿的女儿,一定会许配给你,就怕子仲看不上我郭家的女儿。”
“太尉如此说,太折煞末将了。”韩奕再拜道。
郭威忽然又问道:“我听说李榖李大人与你交情不一般?”
韩奕心中微惊,他跟李榖的关系虽然极近,但也没必要四处宣扬,知道的人也只有心腹等少数人。郭威自答道:
“我这是听冯太师说的。临来时,我曾去向冯太师请益,冯太师给了我一些良策,包括让李大人为转运使,现在想来,太师所言真乃金玉良言啊。我大军三处讨逆,大军所需粮草、兵甲与箭矢数以百万计,全靠李大人居中运送。李大人运筹帷幄,有萧何之材,让我军没有后顾之忧。李大人确实是国之干材,不做宰相可惜了。”
“末将与李大人确有交情,李大人当面,末将以侄自居。”韩奕道。他老老实实地将内情,原原本本地禀告郭威知道。
郭威听完,若有所思:“我是武夫,粗通文墨,竟不知令叔韩熙载的文名,惭愧啊。中原纷扰数十年,衣冠南迁者数不胜数,近者淮南,远者两蜀、闽越甚至岭南,这倒也不奇怪。待他日中原治平,我大汉必将一统河山,不令朝野贤士遁亡,共致太平盛世。”
这是郭威的自谦之语,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对文人一向极为尊敬,这是他与杨邠、史弘肇之辈鲜明区别的地方。
“不知太尉为何提到李大人?”韩奕小心翼翼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