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蛰伏5(2)
作者:
肖申克117 更新:2023-01-11 20:38 字数:4083
�淮南人来买粮,这无疑是收买邻邦人心的恰当之举,既体现出郭威的英明之处,也表明王峻用心良苦。
王峻见郭威提起自己,连忙解释道:“陛下仁慈,降恩于化外之民,淮南百姓感恩戴德,俱称陛下圣德无量,臣等折服。臣以为并非天下缺粮,去年陛下荣登大宝,心忧天下百姓疾苦,连番下旨减轻百姓负担,况且去年除河东有战事,东南、关中与河南府风调雨顺,民户收成普遍不错,如今只是官府没有积粮,寓粮于民而已。”
这话郭威听的舒坦,人人都会有点虚荣心:“若果如秀峰所言,东南诸道本不乏粮,若朝廷出让部分盐税,能诱使天下富户主动拿出积粮养我王师,减轻朝廷与百姓负担,朕应当首肯。”
王峻刚拜读过韩奕的奏疏,虽然满心赞成韩奕的主张,也在心中暗赞韩奕有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之才,配得上自己政敌的名头,但出于私怨,他当然不会主动替韩奕说话,一言不发坐等廷议结果。如果最终韩奕马失前蹄,让他搜罗出点过失把柄,那就再好不过了。
“陛下英明”韩奕连忙拜伏道。
“臣有话说”大殿中有人高声说道。君臣闻声望去,说话者正是宰相范质。
“范卿有异议吗?”郭威问道。
“启奏陛下,北海侯所奏之议虽不啻为一项良策,令臣大开眼界。但臣所顾虑者有三,请北海侯为臣解惑”
“呵呵。”郭威笑了,“卿是宰相,在这大殿中也最有资格说出自己的计较,让朕与诸位大臣共同参详。”
“回陛下,其一,朝廷历来缺钱,盐业本是朝廷最重要的进项,轻易不可妄动。这一点三司使李相公知之甚详。单就去年灵武一道,朝廷就花去六万贯钱,这当然也是因为我中原缺马,朝廷为了从蕃人手中市马的缘故,除此之外,朝廷四处用兵,处处都要花钱,仅朝廷去年用兵河东,加上犒赏将士抚恤亲属,又花了不下二十万贯,王殷在邺都屯兵数万以备辽人,沿淮也是如此。而天下富商及贪赃枉法之辈,千方百计地想插手盐政,中饱私囊,臣担心一旦放开盐禁,恐怕会助长小人贪念。”
“范相公所虑极深。在下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我等居庙堂之上,其实也是谋利。”韩奕插话道,他见范质大有翻脸之势,继续说道:
“胸怀天下黎民者,当思谋万民福祉之利。为一郡守,当谋一郡百姓生计安康之利。范相公心怀仁义,万事皆以民为先,令韩某钦佩,此乃君子之利。今韩某行此转运之策,虽然让部分商贾富户谋小人之利,但请范相公扪心自问,入边刍粟若得以施行,既可让我在外将士衣食无缺,又可纾宽民力,而朝廷盐税却不少于去年,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至于范相公担心有官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陛下不妨多派宪官至兖州军前督查。”
“好一个君子之利”韩奕说的冠冕堂皇,郭威欣喜道,“朕也想与诸位同做个君子不过,朕听说君子一向比较清贫哩”
殿中群臣发出一阵低笑。
“其二,如果陛下乾纲独断,采纳北海侯所议,臣以为需确保朝廷不能亏本,盐铁司需依去年收入,估计其值,否则何以养军养官养民?”范质继续发问道。
“这是自然。臣虽不懂盐政,但亦知如今盐榷税负仍然太重,譬如庆州白盐原本一石抽税一千文、盐五升,如今加倍,一石白盐抽税两千文、盐一斗。平民百姓每年要征随丝盐税、蚕盐税,还有随屋盐税,多如牛毛,不可谓不重也臣行此转运法,正是在去年盐税总收入的基础上加一成至两成,允许商贾在指定地域自由通商贩卖,同时暂时废除通商地域以前税法,这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