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七)(2)
作者:
塞外流云 更新:2024-09-23 09:30 字数:3038
,日后不仅不发俸禄,还要给朝廷进贡,无须担忧爵位分封的太多,当然,大清的爵位也不是大白菜,不是那么轻易能够获得的。”
又要革新?一众上书房大臣心里都是一惊,这帮皇族宗亲,王公勋贵可是大清的根本所在,不发放俸禄,反而要进贡,这一进一出,可有的账算,这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严重不满?事关重大,众人又毫无准备,自然皆不敢贸然出言反对。
胤禩、胤祥,胤禑都在海外有封地,不过西非的封国实在是有钱,那点子俸禄,他们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倒是听闻进贡,他们有点上心,胤祥反应最快,忙躬身道:“皇上,封国进贡,臣等愿意以身作则,带头进贡,还请皇上定下进贡数额。”
老十三这一开口,胤禩、胤禑自然不敢落后,纷纷跟着表态附和,西非的封国除了黄金象牙,更赚钱的是奴隶贸易,仅是去年一年,他们五兄弟每人就分了十多万两,如今西非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沿海港口,正向内地推进,以后每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两进账,抛点出来,他们更安心。
胤祉却是大为羡慕几人,南美的封国,眼下还未分封呢,他和老五、老七、老十二都眼巴巴的等着呢。
贞武呷了口茶,微微笑了笑,才缓缓说道:“如今海外封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朕岂会做杀鸡取卵如此短视之事,此事不过是顺口提提,待的海外封国发展起来,朕才会考虑逐步推行。”
听的不过是顺口提提,众人都放下心来,待封国发展起来,一众王公勋贵倒也用不着在乎这点子俸禄,即便是亲王,一年亦不过才一万两,倒是进贡,会是什么比例?
仅仅是想了一下众人便都搁开了手,这事情还早着呢,不是他们现在该操心的,一个个都在心里暗暗琢磨贞武今日召见,是为了何事。
微微一顿,贞武又将话题绕了回来,“方才说到引进欧洲人才之事,朕认为此事意义重大,引进欧洲的科技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极大的促进大清西学的蓬勃发展,亦能极大的促进大清的军工作坊和民间作坊的发展。
火器改良带来的威力你们皆清楚,改良的重要性,朕就不再赘言,朕可以肯定的说,引进欧洲人才其影响不亚于海外分封,当欧洲的优秀人才尽为大清所用,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一下就反应过来,此消彼长之下,自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此举若是奏效,大清将把欧洲远远的甩在后面。
胤禩忙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志吞天下,眼界宏大,胸襟如海,臣等实是敬服之至。”
见廉亲王开了口,众人自然亦跟着纷纷颂圣。
贞武微微摆了摆手,才接着道:“朕有包容天下之心,大清亦需有海纳百川之精神,凡入我大清为我大清效力者,皆应视为我大清之子民,不能妄分彼此,盲目自大排外,唯有天下人皆为我大清所用,大清才能更为强盛富足,才能真正成为天朝上国!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海外分封的推广,大清官员、士子、商贾、缙绅的眼界应该更为广阔,心胸应更为博大开阔,朕欲借此引进欧洲人才的机会,着京报发起‘华夷之辨’,并且解除‘剃发易服令’,全面放开对发式服饰的禁令,充分尊重大清治下各族子民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
众人心里毫无准备,听的这话,皆是一阵默然,解除剃发易服令,贞武曾多次私下提及,一众人对此多有耳闻,而且南洋行省就根本没有推行剃发易服令,眼下贞武再次借着引进欧洲人才提出这条,众人虽然有些担忧,却是不知该如何反驳,毕竟南洋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那里,没实行剃发易服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