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战俘们的自救(2)
作者:鲁东道夫      更新:2023-04-03 12:11      字数:4622
�们怀里揣着汤婆子往土岭子上一蹲,乐呵呵的瞧一帮洋鬼子挥镐头轮铁锨,累得浑身热气腾腾,东倒西歪的倒霉样儿。闲不住的碎嘴子们肆无忌惮的评头论足胡乱调侃,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看热闹的当娱乐,被看的就非常苦逼了。

  从被俘以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迟迟得不到来自国内的赎金,就只能日复一日的干力气活。哪怕他们原本锻炼的身体都不错,且多半来自于气候同样寒冷的北半球,却依旧忍耐不住。

  好在干活的都是下层士兵,稍微有点身份的军官则可以幸免。这也是建立在其他人承担了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劳动量的前提下。

  洋鬼子的军官多半出身不凡,其中不少还是有爵位的贵族,他们不光不干活,平时的消费档次还不能低了。光靠劳动报酬那点吃不饱也饿不死的食物,当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胃肠。于是,以高价从杨浩手里赊欠各种高档消费品,成了他们当中最普遍的做法。

  红酒,高度白酒,香喷喷的面包,香肠,雪茄,咖啡,牛排,时鲜水果,等等。甚至许多他们以前都无法享受到的好东西,几乎不限量的供应过来,只要他们写下欠条,打上手印,报上家族的财产状况,经过调查认可之后就能够弄到。

  一个月下来,不少军官不但没瘦了,反而脑满肠肥大肚翩翩。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依旧是战俘,除了跟着士兵每天出操和监督劳动之外,多半局促在狭窄的空间里。离着号称远东第一娱乐场的美租界不远,却不能自由的前往玩耍,也不能骑着马到处溜达,更不能打扮漂漂亮亮的去打猎,无法召开酒会舞会,这种日子过久了,依然让他们郁闷的发狂。

  这一天,一伙儿战俘被拉到码头边上平整地面。在初冬前就已经开挖铺沟渠铺设管道完成的工地。到处是成堆的沙土碎石,由他们用小推车一点点的回填,然后拉着沉重的碾磙子来回压实。

  其实这活儿完全可以用蒸汽工程车完成。奈何如今学会开车的人供不应求,都拉去搞铁路修公路了,反正这些战俘不需要把他们太当人,可劲儿的折腾就是。

  工作队的人员配备也相当有讲究,最懒的法国人负责拉碾磙子,最耐折腾的俄国毛子负责推土,最古板的英国人当装填手。最较真的德国佬当监工和记录员。分工明确,合作的比较顺畅。

  作为领队的西摩尔中将不能总是厚着脸皮在战俘营喝茶。他跟几名军官一起出来,做一做样子安定军心。他不来不行啊,没有够分量的军官压阵,粗鲁的下层士兵抓狂起来。很容易制造借口被心狠手辣的看守惩罚。

  不过到了工地才开始干了没多久,周围土堆上迅速出现大量围观的民众,老的少的都有,一边看还一边调侃。有些胆大的熊孩子看的兴起,捡了小石子儿使劲丢过铁丝网,脾气最差的俄国毛子受不了,愤怒的挥舞拳头朝着他们咆哮,却引来一阵阵的哄笑。

  看守们象征性的警告两下,就任凭他们继续围观。只要不做得太过火,随他们去。

  站在帐篷外面挺胸叠肚观望的军官们看不下去,气愤的抱怨:“该死的中国佬。总是喜欢围观!他们就没有一点正经的事情要做吗?”

  西摩尔中将早都抗议过无数次,却得不到一点正面的回应,明白人家压根不会去阻止,慢慢的他的心态也放平和了。对军官们的怨声载道,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他们的总数量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有工作的人却赶不上伦敦一座城市。有一多半的人都不能吃饱饭,没有发生可怕的饥荒和流民战争。已经算是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