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光绪逊位,晋商投效(2)
作者:鲁东道夫      更新:2023-04-03 12:12      字数:5271
还稀罕你们一帮子冬烘先生那残缺不全的教学?

  剩下的依仗,就是对基层的管理治政。原本,这都是读书人固有的领地,其中窍门口传心授,那是不能随便让外人掺和进来的。

  可到了杨浩这里,通过把所有胥吏收拢为正式干部编制,端上官员的饭碗,进行细致的分工合作,职权构架周详严密,上头只需要一个不主动瞎折腾的长官坐镇,就能保证一县一州乃至一省的正常运转。

  特别是现如今全面变革阶段,军政府和革命党精干力量抓总,能够忠实传达杨浩的意志,执行最高层的决策,也根本不会出现地方临时官员胡作非为的空间。

  而被美好前景动员起来的基层民众,全都成了杨浩的帮凶。以百倍的群众团结起来对抗百分之一的士绅阶层,胜负是明摆着的。

  官员士绅阶层不是没有反扑的机会,甚至还有好几个。

  一个是革命军的迅速扩张推进,则各省督抚大员顺水推舟改换门庭。但一下子推行到十几个省那么大地盘,才两年积累的军政府和革命党就必须依靠旧有官僚体系来掌控地方治权。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合起伙来阳奉阴违,一点一点的消磨掉最初的冲劲。

  中国的官员都很清楚一个道理,任何新政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管你杨浩多么的雄才伟略,哪怕霸道如秦皇汉武,睿智如唐宗宋祖,照样逃不过这个定律。只要顶住初期最凶猛的一波浪潮,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巨大惯性依然会逆袭回去,恢复旧观。

  但杨浩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哪怕随手就能推倒清廷统治,却踏踏实实的在北直隶一点点的推进。军政府所过之处,连个乡村死角都不给留。那动辄亿万的投入,看的所有人心惊肉跳,心疼的不得了。但效果却同样的明显啊。近乎无限的投入。带来的是整片地方的脱胎换骨。九成九的民众认可率,让心存希望虚与委蛇的残余势力彻底没了反扑的机会。

  然后是今年的进击行动,全国都瞪起眼来等着杨浩犯错误,结果他一杆子捅到了地广人稀的东北!不但端了满清的退路,获得全国民众的赞扬,还顺势将北方最为严峻的失地难民力量给安置了出去。另一方面,更为接下来要推行的土地革命,解决了最为稀缺的土地和工业资源!

  杨浩新政的核心要害。一个是分配给民众的土地。在土地国有制度的大前提下,私人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权利,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基层民心稳定的法宝。而满清占据并保留了二百五十年的东北大地,正好堵上了这个最明显的窟窿。

  在本世界,整个东北最终可开发面积能达到三亿亩!而今却连一亿亩都没开出来。更别提那无数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足以安排数千万人口,让超过一亿人口拥有土地或者资源矿产之类的股份式私产。

  整个中国现在才四亿多人口,缓冲能力之大简直不可限量啊!

  等东北的公路铁路修好,移民垦殖政策进入自体循环阶段。杨浩可以随意推进江北地区而不必担心土地革命政策的失败。

  这就绝了官绅阶层的一门出路。

  他们第二个反扑的机会,是杨浩进京。只要他敢进入京城。立即会被无数人铺天盖地的登基请求给淹没!老奸巨猾的官员们很清楚人心的贪婪,只要他们一块儿起哄,杨浩那些忠心耿耿的手下必定不会阻拦,反而会一起加力把他彻底推上神坛!

  人心都是自私的,谁不想尽早得从龙之功以名垂青史?谁不想早早在新政府版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