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核心之宝玉(上)(3)
作者:效颦      更新:2024-09-23 03:08      字数:4601
r />   这并不是宝玉对经济仕途有多么的看不起,而是因他知道这“正道”的情形。

  如第六十六回,柳湘莲说宁府“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宝玉反应如何?他只是脸红,却不能辩驳。可见他是心知肚明的。

  正因为过早的想明白了这些,他又是贾氏宗族的一员,所以他就宁可躲在后院胡混,也不愿意投身其中。

  但宝玉不管表现得对“禄蠹”有多么的激愤不喜,都不等于说他对“正道”没有什么想法。

  宝黛初见,宝玉就说“四书之外,多为杜撰”。

  可以说这是宝玉对“正道”看法的基础。他不满八股,不满“禄蠹”,但他对此并非仅仅不满而没有思考。

  此后,第二十回,宝玉在这里有一段很明晰的心理描写“孔子是亘古第一人、不可忤慢”。

  即要听孔子的话,怎能说他对“正途”没有想法呢?

  对内,他重视孝、悌二字,虽难免纨绔公子脾性,却不要贾环怕他,又在贾环烫伤他的时候为他遮掩。

  而对外,此后宝玉也有数番言论,明着颂圣,只说“万世不易之朝”、“圣人方能在其位”、“四海升平”这些言论。可张口闭口说“禄蠹”说要混上一世的宝玉,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怎么会去管这些事?

  显然是在混淆视听。

  这只是在说明,宝玉并非不在乎外面的事情,并非不闻不问。在这些言论里,往往混着宝玉“明理”的见解。

  如游赏大观园,走到稻香村,宝玉会说“不知天然何意?”

  如“文死谏、武死战”,他会批评文官沽名钓誉,以死胁迫君王的行为和武将的鲁莽求胜之举。

  又如为芳官改名,他说起游牧民族之害……

  未免遭禁,曹公不能不将政治相关的东西一言带过(如之前说的贾敬),各种看法也只能隐藏在颂圣声与之言片语中。

  如果忽略,那就未免可惜了。

  众所周知,曹公所在的清朝是对儒学扭曲最为严重的朝代。文官失去了骨气自尊,自认为“奴才”,而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也基本回到了奴隶社会。虽貌似尊崇儒家,但皇帝自诩为儒教教主,愣是将君权与“教权”合一,扭曲得何等严重?加上严厉残酷的文1字1狱……

  宝玉不事八股,不言程朱,唯听孔子,单论四书,这不是反封建,而应该说是相当明显的“复古”的思想。

  曹公在一定程度上,将他对现实的各种失望和愤懑归结到了儒学的被扭曲上。

  在那样的时代,要说曹公有“反封建”的明确意识未免离奇,但意识到现实的扭曲,有复古的思想却很正常——任何时代,复古的思想都很正常。

  而他的这种观点,又难免折射到了宝玉这个主角的身上。

  宗族腐朽,世道扭曲,是以宝玉选择混在闺阁,不走正途。

  这应该说是“退则独善其身”的表现。

  可以说,外表纨绔,有许多贵公子毛病的宝玉,其骨子里依然是个正统的文人。他理想化,但并不超脱世俗。

  而在同时,“退则独善其身”,就等于放弃了改变现实的可能。是以,宝玉忽视了各种贾府的末日征兆,在那样的时代里迎来悲剧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