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核心之宝玉(下)(5)
作者:
效颦 更新:2024-09-23 03:08 字数:5082
种手续的……
是以,宝玉第一次出家“逃亡”不成,这算是正常。
而宝玉是一个重孝的人,是以,他应该是被父亲、甄宝玉等人说通,娶了宝钗,而尝试正途。
到了这个时候,宝玉对这个世道和闺阁的认知,应该都已经和曹公本人统一。如果说之前是逃避、独善其身,那么这段时间就该说是“无望的尝试”。
同时,“恐拂其意”的心态已经彻底消失,虽然无力改变世情,但他对女性的态度,已经彻底的变化。
“天下女子之泪”到“个人得个人的泪”到“二三人同始同终”,再到“终于一人”。
在这方面,他的心性才得以真正成熟。
“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弃而为僧。”效颦个人感觉,这并不是指宝玉抛家为僧,而是在行为和心理上变得与僧人无异。没有了过往的心情,也抛弃了过往的做法。即使是名正言顺的妻子也不与之同房了。
等到宝玉真正的在名义上为僧,反而要等到宝钗死后。
只因同样是脂砚斋的透露,宝玉在贾家败后,很是过了一段凄苦、衣食无着的日子。在这个时候,蒋玉菡、茜雪等人都帮助过他。而这时候,他并不是以僧人的身份接受的供奉。
宝钗活着的时候,宝玉只是“好将唏嘘答上苍”。
而等到宝钗死后,宝玉就去“鳌背三山”了。
正如贾雨村在游扬州时见到的那个龙种老僧一般,宝玉大概是那样困苦的过了多年,再与贾雨村、“后事终难继”的湘云重逢。(所以脂砚斋评那老僧是“即证之后”)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黛玉在时如何?黛玉不在时如何?
这话,焉知不是宝玉经历一生之后,得到的体悟?
——————————————————————————————————————
ps:提到宝玉,其实不能不提秦钟和甄宝玉。可以说,这两人应该分别代表了宝玉的“另一面”。不过本章字数已多,之后单独为这两人开章节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