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核心之宝玉(下)(4)
作者:效颦      更新:2024-09-23 03:08      字数:5082
  当然,在这里还要说明效颦的一个观点——《红楼》之中,个人所做的诗词暂且不谈,若说“灯谜”等“谜”,就难免和个人的未来相干,乃是预示自身命运,或者于是自己见证的他人的命运。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出现的灯谜诗词,感觉就是一个明证。

  宝钗的“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这和她早期灯谜里的“风雨阴晴任变迁”是相对应的。应该也说明在她活着的时候,宝玉没有在名义上出家。

  而第二十二回里,有“原应叹息”和宝钗灯谜,但黛玉和宝玉的灯谜,曹公都没有来得及补上,个人感觉若是补上了,也是该和第五十回的灯谜对应的。

  单说第五十回的话——

  宝玉的灯谜里“天上人间两渺茫”、“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个人感觉,也是对应了他和黛玉的未来。在“重建桃花社”一回,有放风筝的情节,黛玉的表现“不同往年”,竟不忍将风筝放去,结果呢?紫鹃将风筝齐根剪断了,虽说是要放走病气,但岂不是暗示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带走其他的命运?

  而宝玉则说,“……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它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它两个作伴儿罢。”就把自己的风筝也给剪了,去给黛玉的风筝作伴。

  这一段,岂不是正对应了宝玉的灯谜?

  多半也暗示了他自己的未来吧。黛玉亡后,宝玉多半是想着找到黛玉的墓,好就此陪伴一生。

  而黛玉的灯谜里,也有一句“鳌背三山独立名”。

  这个效颦不是很肯定。不过,宝玉和黛玉的相处中有很多玩笑话都对应了之后,所谓的伏线千里就是。如宝玉说的做和尚。之前读西厢时,宝玉也有“若欺负了黛玉,则变个大王八,到黛玉坟上黛玉驼碑”这样的戏语。

  前后终有对应之感。

  (黛玉的灯谜还是之后在黛玉篇里细说。)

  不管怎么说,谁都知道,木石前盟终究成空。

  如之前所说,宝玉逃避在后宅,忽视了许多末日的征兆,一心想要混过一世,虽大观园内日渐冷落,诸芳见散,他虽然为之伤心,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逃避态度。

  追究其核心,终究是因为黛玉还在。

  宝玉就说过“终归不会少了你我二人的”,便是贾家诸芳散尽,有黛玉在旁,他心念所在,便能继续自己原本的各种想法。尤其是对“正道”的想法。

  说黛玉是他的心灵支柱也不为过。

  但黛玉之死,却必然让宝玉无法再“独善其身”,再在后宅逃避下去。

  黛玉可以说是贾府,尤其是他的母亲逼死的。而宝玉对黛玉的辜负,则不是他娶了宝钗,而是在黛玉死后,他应该有一段时间会去尝试“正途”,背离和黛玉精神上的相知,去挽救害死了黛玉的贾家。

  当然,这应该是宝玉第一次出家失败之后的事。

  不管是宝玉自己的“戏言”,还是脂砚斋这个看了一百二十回残本的人的剧透都能看出,宝玉出家两次。

  但第一次失败了。

  这时候,荣国府并未完全失势,至少没到要大卖下仆的地步——效颦之前推测过,应该是元春之死带来的喘息机会——且这时候的宝玉不通世事,而出家也是需要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