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两份圣旨()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5 字数:3093
第646章 两份圣旨
敏丹家族的宝贝现身,自然引发大家的兴趣,一众人围在卢灿和敏丹洪身边。
敏丹洪亲手打开紫檀官印箱,顿时引发一阵惊叹。
他又将木箱转了个身,开口方向对着卢灿,推了过来。
卢灿瞅瞅,木箱中有三件物品,两卷被丝绸套套住的长卷儿,还有一枚暗金色的令牌,心下略略有点失望。这两件被丝绸套套住的长卷儿,就是传说中的圣旨,不过,不是明代圣旨,而是清朝老货。
虎园博物馆中,可不缺少清朝圣旨,从顺治一直到宣统朝,“诏、制、诰、敕、谕”五类所谓的圣旨,都有精品存展。
不过,圣旨这玩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研读其中内容,以做历史考证。
也就是说,圣旨这种文物的价值,在于历史文物的考证意义,其本身,并不算顶级藏品。
如果是明朝圣旨,卢灿会更开心一些。
卢灿还未上手,就凭什么断定这是清代圣旨而非明代的呢?
关键在于这两卷圣旨外的丝绸套,又称之为“中封”。
古装电视剧中,圣旨颁发时,通常都是一位太监模样的人,从木盘中拿出圣旨卷轴,当场宣读……
纯粹是胡扯。
现代人写封信,都知道用浆糊糊上封口,更勿论一封来自九霄之上的诏令!
明清的圣旨,通常有外封、中封和内封三道封印,开启时必须三封齐全,而且宣读人和受诏令者,都必须在场,否则,受诏令者可以质疑这份圣旨的真伪。
所谓外封,就是装圣旨的盒子必须用锡印封好。
圣旨盒通常都有防水防虫等功能,木质为主,盒内还刻有“回签”格式,圣旨打开后,受诏令人在回签位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接到圣旨,遵从御旨。
圣旨宣读人,还需要将这个盒子,送回中枢或者大内复命,表示顺利完成任务。
中封就是指圣旨卷轴的外套,形制上有点类似后世的折叠雨伞套,在系紧的绳扣处,加锡封。这处锡封,往往加盖制诏人的小印。
明朝的圣旨封套,多用黄绫锦,清朝多用丝绸。绫罗绸缎,虽说是一个词汇,可却是四种不同的织品。卢灿就是根据材质不同,判定眼前这两卷圣旨为清朝所出。
顺便说说“内封”。
明清圣旨多采用双轴合卷的方式,因为,为了不让圣旨散开,内务府需要对颁发之前的圣旨进行捆扎。他们的捆扎手法很特别,如果拽错线头,往往就会将扎线打成死结。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原则上,受诏令者可以提出质疑。
内务府不同的捆扎手法,就是内封。
当然,以上三封说的都是圣旨在宣读之前的状态,一旦颁发后,自然也就没这些条条框框。
卢灿没着急动圣旨,而是伸手将侧面的那块金牌,抽了出来。
令牌入手很沉,为制式“剑令”,上宽下窄,底部宽二寸,上宽3寸,长八寸半,三角形尖顶。正面有汉满双文“敕:勐养宣慰司大都统”,左下角是一面带虎符的印文“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这块令牌是清朝云南布政司,颁给敏丹家族祖上的孟密土司令牌,也就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