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诗经崇丘(2)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6 字数:3457
自己的藏品,需要和当铺掌柜的解释这么清楚么?但他依旧没多想,兴许人家俩老头的感情深呢?他一门心思琢磨着该从哪儿下手揭裱。
将画作平摊在案几上,戴上手套,揸开五指,在画芯位置轻轻按了按,又伸手沿着画幅四周摸了一圈,这幅画采用的是衬裱,而非糨裱,想来装裱者也预留了揭裱的心思。
心中有了大概思路后,卢灿就打算自己上手,忽然又想到,自己是买方,揭裱这项工作,不应该是卖方来执行的吗?自己没必要操这份心。想到这,他立即闪到一边,回身对大鼻登笑笑,“登爷,揭裱这事……还得辛苦李掌柜。”
“老李!你辛苦一下。”大鼻登捋着白须,抬了抬下巴。
卢灿注意到,李如松的眉头紧皱,似乎对这幅画作出售,依然有些意见。不过,在大鼻登再度催促后,他走到鉴定台前,伸手抄起一把剪刀……
额,暴力破坏!看得卢灿一惊。
咔嚓几剪刀,李如松直接将画幅的装裱外围剪掉,只留下画芯及边框,放下剪刀换成三角直尺,用直尺边角部位,插入画芯与裱边缝隙,一只手压住裱边,另一只握着直尺,斜着将边裱与画芯割开。
手法很稳!瞧这架势,对这幅画作的装裱情况,一清二楚。
卢灿松了口气,看来,这幅画的折叠装裱,即便不是李如松亲手制作,他肯定也深度参与。
其他装裱师傅,不知深浅,可不敢这么干。
既然采用暴力拆裱,自然很快,没一会,李如松将整幅画作摊在鉴定台上。
“阿灿,请!”其实不用大鼻登招呼,卢灿已经走到条案前,纵览这幅杰作。
挂在墙上展示的只有画芯的三分之一,五十多公分长,现在全部打开,变成一幅精彩的长轴。
整幅画,高约三十二三公分,长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画作主体,约一米六,还有一部分是接裱的各类题词,约一米左右。画幅和题表上,留有十多枚收藏印和鉴赏印。
这哪是什么《松壑图》,而是马和之《诗经图》中的一幅,名叫《崇丘》。
宋高宗于临安重立宋庭,苟且偷生,为挽回朝野官员之心,特意甄选诗经名篇,重编《诗经》三百首,宋高宗选篇,宋孝宗手书。
之所以选择《诗经》,一方面是《诗经》及其注疏为儒家经典文本,重编《诗经》显得重视儒家经典教义;另一方面,高宗通过此对孝宗传达某些政治上的期待——与文人志士共治诗经盛景!
因此,宋孝宗敕令马和之绘《诗经图》。
马和之的一生画了多少幅《诗经图》,后人已不得而知。
不过,据卢灿所知,存世的马和之《诗经图》有《唐风·椒聊》《小雅·南有嘉鱼》《小雅·鹿鸣之什》《豳风九晟》《唐风·绸缪》《唐风·无衣》《唐风·羔裘》《唐风·有杕之杜》《唐风·扬之水》,合计九幅,散落在全球各大博物馆中。
没想到,自己还能找到第十幅——眼前这幅画是诗经图中的《小雅·崇丘》。
着实没想到!
卢灿大喜过望!不仅仅因为这幅画是马和之的传世名作,更因为这幅画的主题,也许对破解《崇丘》这首诗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这一谜团,有所帮助。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早《诗经》版本,有篇名的诗,一共311首。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