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西夏词典(2)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32 字数:3268
emsp; 《掌中珠》的全称叫做《番汉合时掌中珠》,是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一本西夏文汉文对照的双语双解通俗语汇辞书。既用西夏文字来解释汉字的意义与读音,同时也用汉字来解释西夏文的意义与读音,性质上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中英对照牛津词典》。
“掌中珠”一词,是用来形容“口袋书”的“便利”和“通俗”,有“掌中宝”的意思。
《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原本,是1909年沙俄探险家科兹洛夫带领探险队,在今天的内蒙境内黑水城遗址上发掘出来的宝贝。
黑水城遗址的前身,是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科兹洛夫前后三次挖掘这里,采用破坏式的手法进行盗掘,将黑水城外围的佛塔和塔基一一刨开,致使千年文物受损。
这种破坏式的盗掘取得了极大成效,他在黑水城的一座佛塔下找到了一间密室,密室里有一具女尸,女尸面前摆放着难以数计的佛经、古籍以及大量的陶器、雕塑、绘画,这些佛经古籍包含汉字、西夏文、回鹘文、蒙文、藏文等,几乎件件是孤本。
科兹洛夫不仅将八千多件文物运回沙俄,还将女尸——后来考古证实这具女尸就是西夏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曾被中国历史所记载,姓罗,史称“罗太后”。遗憾的是,二战期间,这具干尸不知去向。
科兹洛夫发掘出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合计三十七叶,成为近现代研究西夏文明的重要工具。
卢灿快速翻了一遍,还真是好东西!
虎园博物馆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是1924年罗振玉的儿子罗福成编撰文本,贻安堂石印本——贻安堂是罗家在津门设立的刊印社和书籍铺。
由于当时罗振玉并未得到全本,所以,虎园博物馆的石印本,只有三十一页的残本。
而眼前这本的影印照片显示为三十七叶齐全!
这无疑补全虎园博物馆的遗憾。
卢灿又翻看了编者页,一共有两人参与本书编撰,其一是泰伦卢,另外一位是苏盟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长克恰诺夫。
“卢教授,你是……从苏盟得到的胶卷?”卢灿的手指,在虎博欠缺的第3、4、5、6、8叶上摩梭着——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在这几页缺页上,至于说泰伦卢所做的研究,卢灿不相信他会比虎博研究中心更专业。
“看来……卢先生对西夏文的研究,也不陌生。”泰伦卢摊摊手,哈哈一笑,“你说的没错,八年前,我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受邀去苏盟访问,在列宁格勒结识克恰诺夫。当时我已经开始研究西夏历史,参观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时,觉得这套掌中珠很有价值,花了一百美元,买下册页的微缩胶卷,还有克恰诺夫的部分研究分析,再结合我的观点,最后出来你手中的这本。”
泰伦卢倒也实诚,并没有贪墨克恰诺夫的功劳,还给了对方编撰署名权。
“掌中珠?什么意思?”赵从衍见两人聊得欢,也探头看过来,只是,他只是一位收藏家,还真没听说过什么掌中珠。
卢灿将书本递给赵从衍,笑着解释,“党项人出的双语词典,算是研究西夏文字的通行证,卢教授选择的切入点很对路,这本书很有价值。”
西夏国祚很短,其文字只有一百来年,流传也不广泛,如果没有这份掌中珠传世,八成又和八思巴文一样成为绝种孤文。
赵老爷子翻了翻,没看懂,便有些兴致索然,将书本还给卢灿后,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