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盈字款瓷()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32 字数:3215
第899章 盈字款瓷
此时的海捞瓷,不值钱。
但是,海捞瓷中的陶瓮封瓷,不在此列,非常值钱,甚至比传世古瓷还要有价值。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陶瓮封瓷的“新”。
这些瓷器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压在密闭的陶瓮中,又在海水中绝缘空气几百年,品相近乎完美。有一部分陶瓮封瓷在取出来时,甚至“火气冲天”,如同刚刚出窑一般。
这种瓷器,品相近乎完美,想来受藏家追捧。
其二是陶瓮封瓷的“绝”。
瓷器易卒瓦(cei),传承不易,尤其是高古瓷器,受各种因素影响,存世量极少,很多窑口的瓷器,只闻其名不见器物。但陶瓮封瓷不一样,千年前的精明商人,将一只只精美的瓷器,仔细地封存在陶瓮中。这些瓷器中,指不定就封存了历时千年的绝品。
这种绝品,但凡出现一只,就能拍出天价。
在这间大约两百平的展厅中,靠右墙根排着一溜的陶瓮,有四系罐,有将军瓮,有覆盖陶缸,有鼓瓮。这些陶瓮,部分已经开盖,员工正在往外掏东西,还有一部分密封完好待处理。
卢灿扫了一眼,大约有三十来只陶瓮,肯定不是一只沉船中的全部,至于其它的,应该在海曼斯船队亚洲基地——爪哇岛普里安根。
又环顾桁架上的货品,堆叠着各色杯、盘、碟、盏、盂、盒、罐、熏炉、勺、壶、油灯和少量瓷塑,还有部分灰黑色的银铤,以及棕褐色的金制品,种类非常多,瓷器约占总数的九成五。
就在卢灿四处打量时,赵市彭接过海曼斯递来的香烟,笑着抬手指了指桁架,“海曼斯,这是……你挑出来的样品?准备办个出货展?”
“打算在布鲁日和阿姆斯特丹各办一场,这两年只投入不产出,股东们都要翻脸了,这不……赶紧出货,争取在明年财务月核算之前,把船队的营收做漂亮一些。”
海曼斯说笑间,又将香烟向卢灿递过去。
“我对香烟无爱,”卢灿抬手谢绝,又指了指那些陶瓮,笑道,“对他们……有些兴趣。”
“卢先生随意看,这些货都出售,你挑选后,我们再议价。”海曼斯哈哈一笑,没再劝,将香烟扔进自己嘴中,划根火柴将自己和赵市彭的香烟点上。两人跟着卢灿身后,看他鉴定物件。
桁架上的货品很多,足足有五六千件,一件件看肯定不现实,卢灿只能挑“有眼缘”的物件,拿起来看一眼。
看过三五件之后,卢灿啧啧两声——海曼斯这次赚大发了,他的船队打捞起一艘唐中晚期的沉船——刚才那几件瓷器,一水的唐末长沙铜官窑彩瓷!
唐代制瓷,南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以邢窑白瓷为典范,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虽然不能冲击越窑和邢窑的地位,但在当时,颇有影响力。
铜官窑彩瓷起源于汉末岳州窑的褐釉和褐釉点彩,又融入唐三彩陶器的彩绘技法,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拆开来说,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笔沾上颜料,直接在未烧制的瓷胎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入窑烧制,通过熟练掌握窑温,使瓷器上呈现褐、绿、酱、铜红等一种或多种色彩,这就是釉下彩技术。
这种技术在今天来看很低端,但对于当时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