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 僵持(3)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34      字数:5298
��。相反,列宁和托洛茨基只会以为这是协约国的缓兵之计。

  战场上的局势好不容易改变了,红军好不容易再次夺回了主动权,看上去有一口气歼灭敌人主力的能力。对于托洛茨基来说,歼灭了福煦的部队,就意味着他的世界大革命路线再次能走得通了,哪怕只是为了政治前途,托洛茨基也不会放过福煦的部队。

  于是乎,这场战争只能继续,而如克雷蒂安一样的小兵兵只能继续在死亡线上挣扎。说实话,在这场战争中最无辜也是最悲剧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士兵了。

  打赢了,除了能获得一点点可有可无的所谓荣誉之外,这场战争所产生的利益大头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输了,他们可能会受伤致残或者直接掉丢性命。反正得到跟付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这大概就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所在了。

  言归正传,当不管是协约国集团还是布尔什维克都做出了继续战斗的决定后,一场最后的决战就不可避免了。协约国一面命令包围圈中的部队坚守到底,另一面也积极地调动部队,将一切能够调动的部队和资源全方位的向波兰倾斜,从架势上看真有点不惜代价的意思了。

  不过这么做的实际效果,那真心是很难讲,之前提到过的那些“如果”都是大问题,所以这种调动行为其实效率是很低的。实际上协约国唯一能够快速调动的也就是之前驻扎的柏林的那点儿部队。

  作为名义上的联军总司令,黑格尔愁眉苦脸的带着英法美联军的三个师以及德国政府贡献的五个师的仆从军开出了柏林,一路向东。

  说实话,老头当时的心里很不好,因为他的部队名义上有八个师,但实际上真正靠得住,真正管用的只有英法美三国联军的那三个师。其他的五个德国师顶多只能摇旗呐喊。因为之前德国人在什切青的战斗中就将本来面目暴露出来了,这些该死的汉斯跟协约国永远不会是一条心,只要有机会有能力他们就会给协约国制造麻烦!

  而对黑格尔来说,用三个师去救援包围圈中的福煦所部,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甚至可以说真这么做了,等于是送羊入虎口,估计俄国佬会很开心的将这三个师一口吃下去,毕竟他们之前已经展现出了打歼灭战的能力,加斯帕尔和塞伯特已经帮俄国人证明过了。

  按照黑尔格本人的意见,福煦所部最好是自发突围,他的这点儿人马顶多只能上前接应一下,而且就是这点动作都得格外小心,不可靠的德国人随时都可能将他们给卖了,就如他们在什切青所做的一样。

  而一旦协约国在德国和波兰最后的一点儿可靠的力量被消灭,后面的连锁反应将不亚于火山爆发。所以黑格尔更倾向于保守,他更愿意先在波兹南一线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先立足于防守,等法国开过来的主力达到之后,再稳扎稳打解决俄国人。

  可惜的是,黑格尔的意见直接被否定了,原因很简单,协约国无法接受福煦所部被全歼的政治代价,接近二十个师的兵力一把挥霍完了,而且还要搭进去一个刚刚击败了德国的陆军元帅,尼玛,这种事如果发生了,妥妥的内阁必须辞职谢罪!

  对于协约国的政治家来说,这是永远也承受不起的代价,甚至之前的惨败就已经是不可承受的痛。当加斯帕尔的部队被围歼后,协约国是这么说的:“加斯帕尔少将率领少数部队在极其不利的状况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顽强的坚守着每一寸阵地,直到弹尽粮绝时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才不得不放下了武器……他们的行动已经足够优秀,是军人的楷模!”

  看看吧,连加斯帕尔这样的蠢货到了他们嘴里都变成了楷模和典范。至于塞伯特,美国人对这位将军的吹捧更加的无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