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理解问题(2)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48      字数:5255
��,后面第6集团军将会轻松很多,以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素养和聪明才智,恐怕是很圆满的完成这一任务的。

  问题是,命令通过乌克兰方面军司令部,然后被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了一番之后,特里安达菲洛夫的那一番苦心就全部打了水漂,这两位没能正确的“理解”特里安达菲洛夫的意图。

  可能有同志要说了,特里安达菲洛夫你也是的,干嘛不把命令说清楚,把话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不就没这么一出了吗?照这么看一切责任都在特里安达菲洛夫不说人话?

  不是这样的,军事命令不是合同,不是甲乙双方签名之后,就必须无条件执行的。因为战场不是静态的,不是电脑程序,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恰恰相反,战场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份作战命令和作战方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战当中,往往计划才开了个头,就被实际情况带跑偏了。

  在这种情况下,上级给下级下达命令的时候,不会规定一个特别明确和细致的“量”,而是会给与一定的伸缩空间。尤其是涉及到战略层面,一般都会酌情考虑谨慎的下命令。

  不过这回特里安达菲洛夫故意不说得十分清楚,到不完全是基于上面这种原因,虽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特里安达菲洛夫之所以要含糊,原因来自于上层的压力。

  布列斯特阻击战结束之后,红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收缩到了明斯克一线,半个白俄罗斯被德军占领了,讲心里话,这让政 治局脸上很没光彩,所以他们对军 委的要求是,一定要稳固战线,决不能让德军再继续深入了,如果让德国鬼子打到了俄罗斯境内,那就太没面子了,毕竟一战中德军也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不是?

  所以,政 治局就划定了一条红线,要求特里安达菲洛夫务必将战线稳定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线,甚至还要提前一些,那就是要求必须守住明斯克、基辅,最好是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丢失一寸国土了,当然,政 治局也给与了一定的空间,其底线就是第聂伯河,规定必须将德军挡在第聂伯河以西地区。

  这一道红线让特里安达菲洛夫有些不高兴,按照他的想法,这种寸土必争的打法是最愚蠢的,以他在内战时期的经验看,想要以弱胜强以小胜多,就必须合理的利用苏联国土纵深大的有点,不拘泥于一城一池,广泛的调动敌人,最好是用漫长的战线分散敌人的优势兵力。而红军则利用战前已经基本建立好的机械化优势,快速高效的击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特里安达菲洛夫相信,只要执行这一套战术,必然可以将德军的战线撕碎,然后一口一口的将敌人吃掉。而现在,军 委给他划定了一条红线,还规定他务必不能踩线。而且从这条红线的范围来说,空间根本就不够,并不能达到分散德军的目的。他尤其对政 治局要求的寸步不让的要求相当的不满意,认为这简直就是傻瓜行为。

  可不不管特里安达菲洛夫有多不满,这条命令他还就只能执行,甚至为了贯彻政 治局的指示,他还必须违心的命令政委们做宣传鼓动工作,鼓励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卫苏联的每一寸国土。

  当然,特里安达菲洛夫是不愿意执行这么呆板的要求的,而他又不能明着跟政 治局唱反调,无奈之下,只好很隐晦的表达这一意图。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变通。是前线将领合理的规避上级不合理命令的一种办法,属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那么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为什么没有理解呢?

  哎,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理解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苦心,而是不能这么传达命令。首先,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行为属于打擦边球,这种行为是相当危险的,一旦有个闪失,就很可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