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理解问题(3)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48      字数:5255
��灭亡。万一下面的人以为这是特里安达菲洛夫默许他们继续撤退,一枪不放就退到了第聂伯河东岸,那乐子可就大了。

  反正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是不敢这么去赌的,也害怕担责任。毕竟他们没有特里安达菲洛夫的那么硬的后台,小特有李晓峰保着,那黑锅必然就得由他们背,这真心是伤不起。

  其次,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认为,就算退到了第聂伯河,这一段的空间还是太小了,根本换不来多少时间。万一德国人一口气就冲到了第聂伯河畔,根本不给你多少时间,这怎么办?要知道第二坦克集群的推进速度还是很快的,就这点距离完全不叫事儿。

  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很担心这种情况出现,一旦第聂伯河防线失守,德国人将飞快地推进到俄罗斯境内,那时候政 治局能饶得了他们?

  这哥俩一合计,认为按照特里安达菲洛夫的方案来,风险太大了。还不如给罗科索夫斯基下死命令,就让第6集团军在莫济里死扛,能抗一天就算一天。哪怕最后扛不住崩盘了,那政 治局也不能指责乌克兰方面军没有尽力,更不能说乌克兰方面军违背了政 治局的指示。而且就算莫济里崩盘了,不是还有第聂伯河防线,还有第16集团军吗?再让他们顶上去,说不定真能将德军挡在第聂伯河对岸呢?

  基于这样的考虑,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才给罗科索夫斯基下达了死命令。看上去这两人似乎缺乏担当,很有一点没卵用的感觉。但话又说回来,以这二位当时的状态,恐怕也只能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看看沙波什尼科夫此时是个什么状态?虽然他是乌克兰方面军的司令员,但说心里话,他并没有过硬的靠山,不管是托派还是列宁派他都靠不上,小肩膀自然是有点软。

  不光是靠山的问题,还必须看到,此前乌克兰方面军可是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让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占据了大半个乌克兰,还将基辅围得水泄不通。虽然这里面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在图哈切夫斯基的瞎指挥,但图哈切夫斯基有靠山,还很过硬,而沙波什尼科夫是光杆,随便哪怕分担一点责任都能让沙波什尼科夫吃不了兜着走。他谨慎一点实在是太正常了。

  再看看铁木辛哥,这位比沙波什尼科夫还要跛腿,属于被打倒的斯 大林集团余孽,政治上本来就是一塌糊涂,属于那种不出问题都能随便找出一堆问题处理掉的可怜虫,他选择明哲保身有错?

  说白了,担当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么你能豁出去一条命,要么你得有天大的庇护伞。遗憾的是,这两条全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所以没担当才是正常。

  如何适应这种没担当的状态,并且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局面下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也就是庸人和牛人的区别。而罗科索夫斯基则属于后者,面对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的开动脑筋想办法。

  如何打破这些捆绑着他的锁链,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态势,就属于他首要的工作。

  罗科索夫斯基干得不错,他相当清楚,傻乎乎一门心思去死守,那绝对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但他又不能放弃莫济里后撤,所以他采取了折中的办法。

  将手头的部队一分为二重新编组,将缺乏机动能力的步兵丢在了莫济里和卡林科维奇打巷战。而将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除去那一部分基本无用的t-26)抽调出来,放在了卡林科维奇之后休整备战。

  “我只能依托城市消耗掉敌人装甲部队的势头,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小规模反击作战打乱敌人的节奏……”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回忆道,“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