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无题(2)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20:08 字数:5321
�弹之后,这一趋势是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这是相当要命的。如果生产出的坦克都是次品,那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其实导致德国坦克产量上不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国的坦克炮。二战中平心而论德国的坦克炮质量是相当的好,比起“粗制滥造”的苏联同行来说,简直是良心之作。
但是,二战是一场空前的消耗战,越是制造精良的武器就越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效费比不高。
德国的坦克炮尤其是如此,希特勒越来越旺盛的提高威力的欲望将德国人捆得死死的。其实88l56已经足够使用了,可元首还要上88l71,甚至在最后的时刻还弄出了128毫米怪胎。
身管越长、膛压越大,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需要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车床以及更好的技师。而在战时,这些都是有限的。这么说吧,就算德国人能生产出足够的底盘、炮塔也生产不出足够的火炮。没有主炮的坦克岂不是没牙的老虎。
更何况德国人在二战中坦克炮的口径还很麻烦,75毫米的有短、中、长和超长四款,88毫米的也有两款,这其中绝大部分弹药都是不能通用的,无疑加重了后勤负担。
总而言之,施佩尔很头疼,元首的“无理”要求让他压力倍增,经过跟古德里安的一番沟通之后,施佩尔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生产更多地突击炮替代坦克,至少暂时替代坦克。”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脾气,这个建议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在他看来老子提出的要求就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怎么能打折扣呢?不过施佩尔和古德里安的联名建议让他改变了主意。
“突击炮生产更加简单,而且防御力也不差,适合当前我军的防御态势……当然,我们不可能永远生产突击炮或者完全不生产坦克。暂时,在这个被动的时刻生产突击炮应急,以满足前线日益增长的反坦克需求……等我军重新转入进攻之后,自然要重新转产坦克……”
这是很务实的做法,别看苏德两国的突击炮和坦克相比就是没有炮塔,似乎没少多少部件,但是取消掉炮塔之后,第一可以降低火线高度,外形低矮的突击炮很适合在防御战中阴人,第二可以降低生产时间,炮塔的滚珠轴承以及液压系统相当麻烦,第三,突击炮取消掉炮塔之后,可以顺便利用去掉炮塔的重量加强正面装甲,这让其防御力更高。
而且在施佩尔看来大量生产突击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毕竟不可能用昂贵的黑豹、老虎的底盘去制造突击炮,那效费比实在太低了。
而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生产四号坦克,和黑豹、老虎和虎王相比,施佩尔还是更喜欢符合工程逻辑的四号坦克。
德国人在挖空心思的提高装甲车辆的产量,而在他们的对面,苏联也在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1943年6月以前,红军要生产t-34-76、t-34-85、t-35a、t-35b、t-54a、t-55和Вn-2等好几种主要坦克。但是从1943年7月份开始,这一情况大大改观了,t-34集中为生产t-34-85,t-35也主要生产后期型号,至于t-54/55倒是继续保持两条腿走路,比较悲剧的是Вn-2,这种落后的重型坦克被取消,列宁格勒也开始转产t-54a。
和德军疯狂的开始生产突击炮相比,此时红军的重点是坦克,突击炮主要生产su-85m、su-100和su-152,其中su-152主要用于攻坚。至于su-122虽然保持少量生产,但122毫米榴弹炮主要转产更新式的2s1型122毫米榴弹炮。
这个所谓的2s1型榴弹炮,实际上就是最新版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