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枝铁萼(1)(6)
作者:铁萼奇兰      更新:2021-09-23 15:04      字数:8723
。这是良师益友。

  张铤芳最为推崇的是袁凤仪,但不确定是买壮图因材施教,还是袁凤仪另有感悟,拳势外形相似,但内涵相距甚远。安道清用拳跟戴家很像,近乎是一脉传承,各部追求也能与拳谱对应,但却没没有袁凤仪所传的绷筋颤筋之能。所以袁镜仪也有些怀疑安道清的拳力如何。

  桩功类似一种筋骨内耗,外观上本不必妄动,能找对位置定住就是练功,就是要用筋骨的抻拔结合肌肉的绷紧、呼吸的缩张来涨功。虽然松着筋骨,但筋肉却会自行绷紧,而且比特意绷紧绷得更紧,依着拳架变化,应对的便是拳架须要了,而拳架的需要,便是搏斗时是需要。老祖宗都给设计好了,任意妄动反而是用了外力而将功架破了。

  能保持住这个状态了,就可以动一动,依着感觉来检验是否不自觉而走了形。依着要领逐次地调整,每核对一处,此处也就做了强化训练,如此走上一遍,也算是走了一遍功。这就是所谓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而实际上不动即是大动,因为说的是筋骨之动,外形动得越少,内里便耗得越重,人的筋骨长度有限,绷上之后,想着大动都动不了了。调息行气也是一种,又是为了导引气血,不使沉滞,如果只是仿着空架子,就不如窜纵跳跃地大动了。

  所以这套拳的根本,还是为之后的绷筋颤筋打基础。戴家拳相比较,似乎是强调了“畅通”一层,强调“束展”说明目标相通,但就后学对“束展”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多是偏解了的形式。

  袁镜仪拳功纯正全面,又有多年的搏杀经验,安道清年长许多,但看他的功理也是一目了然。虽然是一门传承,但袁镜仪代表的也是刘、郭一脉的形意拳,以及河西心意的“两把半”,心意门只论成就而不以辈分压人,不能一味谦虚而落了误解,袁镜仪绕到墙根劈了个三体。

  三体正是劈捉之末践扑之初,截摇涮而成桩功,劈崩二势即是鹰捉虎扑分了单独把锤,先后一开又合了斩截、裹跨、挑顶、云领四式。动静不离六合相聚,蛇之捆裹、鹞之束身、虎之蹲山、熊之竖项、猴之提纵、龙之折闪、燕之钻翻、鸡之欺斗、马之崩撞、鹰之侵扑……诸法一应俱全,上下束而为一,里外严谨含蓄,浑厚之中含着动辄崩翻的凶猛。低手练时,空张大形,浑身势散,袁镜仪练式,一步便显出了熊横鹰顺,绷筋颤筋,纯属功力,毫不做作。

  袁镜仪在安道清与袁承兴的惊奇之中稍稍开展,而后又缓缓收拢了身架,渐渐感受了气息的流动与汇聚,他也努力把这种内动展示出来,也好让前辈知道,自己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但自己身后也站着高师,你对我真诚,我也换你真心,受得住受不住看个人性情了。

  袁镜仪依着马稚儒的解释,一弹一拢的抱了两把丹田,基本明白了这一体系的渊源于用意,与安道清一样,正是通过外在之法引导内气团聚。

  袁承兴见了也颇为惊奇,此次赶来他也另有用意,期间曾有形意高手前往周口求艺,但教内心意也只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不能也无法以真面目示人,二袁、二买等人当时都不在家中,但没想到短短几年,心意拳在一个叫李飞羽的能人手上羽翼铺张,势不可挡。李飞羽脱胎于山西心意,又未与周口做交流,得到大成实属罕见。特别是后来又出了刘奇兰、郭云深二人,一人成就了龙形裹横,一人破解了鸡步妙法,确实令人称奇。

  袁承兴自然清楚,无论外形如何,在修炼之中必然要有一种博大而纯正的精神力量为支撑,教内自然是清净纯真,形意听说是取了五运六气,天地造化。但无论如何,俱不敢脱离夫子创拳时的真形真意。河北改做了“形意拳”,袁承兴想试试,他们有没有把内意丢尽,此次正好是个机会。但没想到,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