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法治为皮,人治为里(9)
作者:
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1 字数:11613
的作用要绝对大于小孩子,因此投入成年人,要比投入到小孩子身上更合算。</p>
还别说,听了沈世明的这一番话,李永吉也是受教良多,原本他只从经济上跟物资上考虑,却没想到政策具体实施的时候还会有那么多的麻烦。</p>
就像沈世明说的,他发现的还是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其他还不明显的问题就更多了,而那些不明显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隐患,隐患多了,一旦有合适的契机,一起爆发的话,那对国家造成的影响跟损害,那也是相当巨大。</p>
“所以,归根到底这是个法治跟人治的问题。”沈世明总结道,“陛下崇尚法治,这一点微臣也赞同,毕竟如今我中华帝国外患大于内忧,法治更容易集中力量应对强敌,但法理不外乎人情,陛下的朝廷太过,忽略了人治的力量,总这么下去可不行啊。”</p>
紧接着,他又开始说起了法治人治的不同。</p>
按照他的说法,法治就是李永吉现在搞的那样,一切都有法可依,一切都遵法实行,但这些法度又多又繁琐,连普通官员都无法全部知晓,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了。</p>
这样一来,本来是善法,到了下面也会成了恶法,还会给很多懂法的恶棍无赖借机违法乱纪,用法律的名义欺压老百姓,但最后这些恶棍无赖赚了好处,坏名声却给了朝廷,这是智者所不取的。</p>
所以儒家人治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人治没有一个绝对的法,而是根据人情世故以及天理伦常,或者说普世价值观去衡量一切,虽然个人主观的随性更大,但相对而言也更适合文盲居多的中国人。</p>
现在,沈世明搞怠政,其实就是俗称的无为而治,就是尽量减少上层的干预,而中央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命令,下面的地方官也就没有让警察动武的授权,没有了警察的绝对保障,他们对地方政务就会更谨慎,如此一来,就可以让下面自发运行,更好的与民休息。</p>
换言之,这是沈世明在无法更改现有体制情况下的一种妥协,也就是在法治政府的大环境里,认为的从上层减少行政干预,而中华帝国的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没有了上头国务院的命令,很多工作就没法顺利开展,这看起来是怠政,但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与民休息的善举。</p>
“陛下,这老百姓啊,你不去管他们,他们自己就能管好自己,你要是多管的话,反而会出事。朝廷只需要在财政充裕,兵力充沛的情况下,轻徭薄赋就行了,这样就可以成就一个盛世,您说是不是这个理?”</p>
“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随着新技术的进步,政府的职能也会越来越多。”李永吉道,“比如修路,你现在还只是简单的冲突,以后我要是全修铁路,铁路上跑火车之后,愚民要说火车是恶魔,破坏了风水,要捣毁火车怎么办?或者我以后要推广工业化,很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要捣毁机器要如何?</p>
总之,人治看起来很美,但不可行,一个现代国家总是要制的,起码要有法可依。</p>
当然,在法律框架下,根据情况适当有所变化,有所左右是可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法院从政府层面独立出来,而且法院审案子还必须要有陪审团的原因。”</p>
李永吉说的这些,沈世明显然没明白,不过他却知道不能跟皇帝顶牛,所以只是连忙道歉:“是,陛下,微臣愚钝,看不到圣上的深谋远虑,回去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学习陛下赏赐的著作,仔细仔细再仔细的领会陛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