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法治为皮,人治为里(8)
作者:
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1 字数:11613
就是南京以西,安庆以东这些地方,本来也算读书人扎堆的地方,但太平天国这么一搞,读书人数目大减,大多跑到湖南湖北还是有江苏浙江去了,重新占领这些地方之后,再想找更多读书人当小学老师,那真是谈何容易。</p>
山东苏北就更不用说,那更是穷的叮当响,很多地方整村都是文盲,一个读书人都没有,孩子都是早早的干农活,强制上小学就更不用提了。</p>
苏州上海倒是有不少小学老师的短期培训班,并且也储备了不少小学老师,但他们培训合格之后,连江南地区都不够用,就更不用说派去安徽苏北跟山东这些穷地方了,他们也不乐意去。</p>
更何况,李永吉还打算推行简体字,或者说吉体字,名义上就说是皇帝为了推广文字,亲自找人创造的训民简字。</p>
虽然简体字计划只是个预案,并没有真正全面实施,但看李永吉的意思,简体字也是早晚,那这样又会增加小学老师学习与培训时间。</p>
总而言之,沈世明算过一笔账,中华帝国现在要是实行强制性的义务小学教育制度,最大的问题不是校舍,这个东西有钱有人就行,但合格的老师就严重不足了。</p>
所以说,现在最关键的不是多建小学校舍,而是多搞一些小学培训班,提高一下小学老师的待遇,让更多的读书人投入到小学老师这个光荣的大家庭中,先缓一缓,等过个一两年,合格的老师增多了,再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实行全面教育比较好。</p>
也就是说,沈世明觉得现在还不是全国都实行小学义务教育的时候,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区别教学。</p>
比如江南地区这个比较成熟的地方,就可以现在大城市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并加大小学教师资格的培训,但像安徽苏北山东这些地方,就先暂时缓一缓,不实行强制性义务教学,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先用到别的地方,也能够让教育的推广更顺畅,不会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p>
至于教育资金如何挪用,这个可以再议,总之只要挪用的时候加点利息,让教育资金可以不断增长,那就没问题。</p>
再说了,就算不挪用,把建设小学校园的资金弄成成人培训班,效果可能更显著,毕竟成年人的智商毕竟比小孩子要高。</p>
实践证明,一个十八岁到二十三岁之间的文盲成年人,跟一个八岁到十三岁之间的文盲小孩子,在一起进行扫盲学习的时候,肯定是成年人学习的更快。</p>
当然,这个学习更快,是指最初级的学习,如果讲到延续性跟发展前途,由于二十三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呈现智力下降的趋势,肯定不如十五岁的孩子发展前途更高。</p>
但是呢,那个所谓发展前途更高,也不是绝对,毕竟成年人也会继续学习,而如果只是达到小学老师的程度,那么成年人学习的性价比就更高一点。</p>
毕竟成年人学习小学内容,不需要学校提供额外的营养餐,只需要给钱就行,名义也可以给个好听一点的称号,比如说明这是吃皇粮,跟当初的秀才禀生一个待遇。</p>
要是这样的话,小学老师的职位,对成年人的吸引力会更大,而成年人因为更懂事,学习热情往往会更高,不像小孩子,往往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会更加贪玩,更不容易用心学习。</p>
可以这么说,同样是物质奖励,对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