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法治为皮,人治为里(7)
作者: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1      字数:11613
原来的祖坟或者屋子如何不好,重新给你找的地方如何好,完后再提高一点补偿,通常老百姓反而会欢天喜地。</p>

  也就是说,此时的中国老百姓其实很好糊弄,除非逼不得已,也一般不会造反。所以你只要先给个大义的帽子压下去,再弄点风水师糊弄一番,最后多给点钱补偿,说不定坏事就变好事,而多给的那点补偿呢,跟动兵需要的资金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p>

  “好吧,就算这个事情算你做的对。”李永吉道,“那么学校呢?王韬可是跟我说了好多次,说教育经费是有规定的,是地税扶持教育,但你卡着经费不放,很多学校都没法动工。”</p>

  “关于这个,陛下您有所不知,我这样也是出于无奈。”沈世明回答道。</p>

  按照沈世明的说法,把土地税补贴教育其实也是个善举,但王韬的做法却有些过于简单粗暴,花钱没用对地方。</p>

  王韬的办法,是多建学校,要全民推行强制性的小学义务教育,这也是当初李永吉跟他一起制定的教育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嘛,就不多说了,小孩子洗脑容易啥的,太敏感了。</p>

  这个政策其实以前推行的很不错,也算相当成功,如今江南地区之所以成为最拥护帝国的一个地区,跟这个教育政策不无相关。</p>

  为啥呢,因为免费入学可以减轻民众相当大的一部分负担,而小孩子在学校学到东西后,回家也会把学到的东西说出去,比如忠君爱国啊,比如国家大事啊,比如先进思想啊等等。小孩子说的这些,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父母。</p>

  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上海的很多地区,周六周日小孩放假回家的时候,往往就是开家庭辩论会跟学习会的时候,通常父母都会接受孩子的一番爱国主义教育,并回忆往昔,对照现在,然后更加旗帜鲜明的加入到忠君爱国的大军里面,并有事儿没事儿的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似乎不如此可就不能显得自己思想更先进,更高人一等。</p>

  这种近乎盲目性的忠君风,几乎都是从免费小学教育刮起的,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p>

  但是,沈世明却认为,以前能够推行成功,那是因为特殊情况特殊环境,却不适合现在的中华帝国,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p>

  因为在李永吉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手底下只有江南地区,也就是江苏全部以及浙江北部几个精华地区。</p>

  在这些地方里,读书人很多,识字率是全中国最高的地方,用个俗话说,那就是秀才遍地走,童生不如狗,就说苏州城吧,随便出去溜达一圈,街头摆摊的,十个有八个是认字的,而至少有一半是上过三年学的。</p>

  目前小学教育的课本,都是李永吉提供的经过修改的现代课本,这本身没问题,毕竟小学么,主要就是学下汉语拼音,然后对照拼音学繁体字,另外就是基本的算术了。</p>

  可是,能学会这些的老师就不多了,虽然小学老师门槛低,只要学会汉语拼音,才会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但要在短期内做到这点,或者说要想通过小学教师的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吃皇粮的小学老师,怎么也要上过三年以上的学才行。</p>

  这个条件对江南地区不是问题,但如果范围扩大,比如山东苏北,还有安徽地区的话,那情况就又不同了。</p>

  安徽地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