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法治为皮,人治为里(6)
作者:
庄不易 更新:2022-10-12 03:11 字数:11613
�是铁杆保皇派,所以地方上哪怕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官民冲突,只要有相关的行政命令,那么哪怕同情对方,也要果断的前去镇压,这也让地方官可以更加的横行无忌。</p>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修路问题所造成的镇压行为可以说从来都不曾断绝过,只不过因为造反的规模都比较小,大都不超过动乱级别。</p>
虽然因为镇压之后,可以起到杀鸡儆猴一样的警示作用,让其他遇到类似事情的村民不敢违抗修路大军,乖乖的听话,但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江南地区,但山东苏北一带就不同了。</p>
苏北跟山东这些地方民风彪悍,对修路跟强拆的抵触情绪很大,经常发生争不过就干脆全村去当土匪的事情,所以说强制修路的结果,就是让当地匪患又有了逐渐壮大的趋势。</p>
匪患壮大,当地新政府往往就是提高镇压级别,用更强的力量去镇压,长此以往,当地民众对地方官府的感观也越来越差。</p>
虽然地方上也有信访局,但当地人根本不敢去信访局反映情况,只想长途跋涉的过来告御状,而地方官呢,一般就是想方设法的阻拦告御状,这又加深了官民冲突。</p>
沈世明认为,如果修路是必须执行的,是不可更改的国政,那么为了降低官民冲突的恶劣影响,或者说为了尽量不给皇室与朝廷摸黑,就应该给地方上更多缓冲时间,让他们可以有更多方法去调解,尽量不发生冲突。</p>
那么,如何给地方更多缓冲时间呢?很简单,在无法更改前任政策的情况下,就只能上级部门怠政,也就是不下放权力,让地方上更束手束脚。</p>
简单点说,地方上一旦要碰到修路造成的矛盾,如果要提高到动乱级别,要调集警察大部队去镇压,并且使用热兵器动武,通常都会先上报,请求上级部门批准,上级也会直接打到国务院,请求国务院批准动用警力镇压。</p>
那么,如果国务院在这个时候压着地方的动武请求,不下达批准的行政命令,那么当地警察就不敢调集大部队进行镇压,而地方官没办法下,只能继续进行调解劝说。</p>
这个情况就有两种情况发生,要么地方上调节成功,要么调节不成功,而给了大家更充足的时间了解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如果还是不行,再动武也就说得过去了。</p>
不过考虑到地方官的尿性,所以沈世明的办法是下派国务院的中央干部前去调节,事实上他已经在这么做了。</p>
别看他在任上不声不响很低调,但首相是有秘书的,也就是首相幕僚团,像伍廷芳就是幕僚出身。</p>
幕僚是直接听首相命令的,所以遇到这种事情,沈世明都是直接派自己的幕僚,以特使的身份前去了解情况,调节纠纷,或者尝试绕道,或者适当给予更高的补偿,实在不行再动武。</p>
当然,这期间修路的进度是不能减缓的,因为建筑队的修路是不管那些的,是独立运作,而通常面对这种大军一样的建筑部队,地方村民也不敢阻拦,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事后找地方官哭闹。</p>
地方官之所以对受害村民蛮横强硬,也是因为地方上管不到建设兵团,可村民又不依不挠,所以才直接威胁恐吓。</p>
这个时候,如果派一个类似于钦差一样的中央大员过去细心耐心的调解,先以国家民族之类的大义去说修路的重要性,再找点风水师一忽悠,就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