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治大国烹小鲜(2)
作者:广渠门内      更新:2023-03-23 03:40      字数:3112
�近墨者黑,时间一长,正如白居易所著的《卖油翁》中所说,“无他,惟手熟耳!”熟能生巧,看得多了,做得多了,小工也就成了大厨。

  这一点,在路晴特意跑到西京来帮他复习的时候,就有所展现。那天,他小露了一手,惊得这位玉女未婚妻欢喜不已,仰着脸问他为什么做菜这么好吃,都快赶上她的家学渊源了。他却只是笑,答出了这句:“无他,惟手熟耳!”

  等到他去了高凌县,就更是一个人独居了。一开始那年,除了大部分时间都在陪镇党委书记“白吃饼”打牌吃喝之外,其他的时间,他都选择低调做寓公,潜心研究厨艺。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白吃饼”等人的警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修身养性!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是习大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中讲了这么一个典故。

  伊尹,老爸是个著名的厨子,他由此继承了厨艺,并触类旁通,经常思考,成为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觉得商汤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君主,便向其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一次,商汤问起饭菜的事情,伊尹就说道:“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把握火候也很重要。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当即任命伊尹为“阿衡”(宰相)。过了一段时间,商汤在伊尹的扶助下,力量迅速壮大,最后进攻夏朝的暴君桀,夺得天下,开创了商朝。商汤,也由此成为一世明主。伊尹,成为一世名相。

  正是有了这等“烹小鲜”的胸怀,唐卡在厨艺倍增的同时,也领悟不少境界。所以,在这个期间,他虽远在高凌,但与王亦选的交情却一直没变,只要一回西京,就仍然去大老板那儿蹭饭。

  而这会儿再打起下手来,就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了,连王亦选都暗自觉得吃惊。甚至有几回强令他主厨,王亦选替他打下手。别说,他做出来的菜,味道一点儿都不差。

  于是,他们两个具备主厨水平的人做起菜来,已经不再满足于味道好了,还得讲求“快”。又一段时间下来,两个人做菜已经练得是又快又好,常常只用三十四分钟,就能做好满满一桌子菜,做后举杯同饮,大快朵颐,不亦乐乎!这就是董清明和李光耐一开始过于托大之害!

  这二位军警两界大佬,怎么也没想到,王亦选和他竟然会是老搭档,而且是那种各自水平都很高,一加一更大于二的那种。

  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只剩下七八分钟,看看王亦选和他这边,已经用大锅开始做最后一个汤菜“紫菜蛋花汤”,而董、李二人,这才刚刚做完第二个菜。

  蓦然间,这二位信誓旦旦声称自己厨艺高超的大佬开始忙乱起来,嘴里也开始不客气,埋怨起打下手的阿正和靳云诚来:“你呀你,好好向唐秘书学学吧!看看别人那熟练程度,一个眼神,什么东西就全递过来了。你可倒好,我这嗓子都快叫破了,你连油瓶子都不知道递一下!”

  主厨一埋怨,这打下手的就有些不乐意了,二人都急得满脸通红,本来想申辩:“您刚刚不是还说唐总连锅都端得踉踉跄跄的么?这会儿怎么又尽夸起他的好来了!”

  想是想,却终究没敢说出来,只能是在心里生出别扭。

  于是乎,将帅失和,再加上时间仓促,不手忙脚乱才怪。随着当评判的大师傅宣布还剩下最后五分钟,董、李二人才发现彻底来不及了,一瞬间想起向王亦选和他学习,除了用起火的这个锅,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