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7)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10724
白素珍还是直面挑战,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成就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艰难征程。

  马教导员一个人的工资肯定是养不活一家七口人的。为了让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白素珍在小女儿马颖蹒跚学步时,就开始到部队办的家属工厂里工作,每月挣三十多元钱的工资贴补家用。因为住的是平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别人在小院里裁花种草,她却在自家小院里种菜和养鸡,努力做到鸡蛋和大部分蔬菜不用掏钱到市场上去购买。买菜买水果她也是精打细算,争取让每一分钱发挥最大的效用。比方,她从来不在市场刚开集时去凑热闹,而要等到快散集时,去购买那些最后的剩货,抓住农民小贩们急于回家的心理,提出扫篮儿或者包圆儿,价格自然要便宜许多。

  洒河的水时涨时落,日子在平淡无奇和磕磕碰碰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八年。

  这期间,白素珍家里值得一提的喜事有三桩:一是马教导员晋升为团政委了;二是大儿子马杰技校毕业,在唐山市参加了工作;三是大女儿加花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

  1984年,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竣工,马政委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队陆续撤离。他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调任部队在河北保定开办的一家干部休养所所长。

  白素珍一家人这才离开迁西县的山沟沟,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曾经是直隶省会、直隶总督驻地和河北省最早省会的保定市。

  这些年来,白素珍一直与湖北的儿子王加林保持着书信联系。加林还利用暑假到河北迁西来玩过两次。

  从加林的来信中,素珍得知王厚义再婚,并且正在竭尽全力地生儿子时,引发了她对王李村房产归属的担心。为此,她专门写信向在孝感法律顾问处当律师的小学同学汤正源咨询。

  汤律师回信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同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加林他奶的配偶和父母早已去世,第一顺序继承人只剩下子女。法律上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白素珍是加林他奶从一岁半扶养长大的,属于养女,肯定享有继承权。王厚义虽然是上门女婿,也可以看作是过继的儿子,并且与加林他奶有扶养关系,同样享有继承权。

  看过汤正源的信,白素珍愤愤不平。王厚义对加林他奶开口就骂,举手就打,他是在赡养老人么?完全是在虐待老人!他怎么能算“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他凭什么享有对王李村老宅的继承权?

  定居保定市之后,由于马杰在唐山工作,加花在北京读书,家里只剩下三个孩子,而分配给他们的房子又比较宽敞,白素珍与丈夫老马商量:把王李村的养母接到保定市来与他们一起生活,他们负责养老送终。这样,既尽了她作为养女的一片孝心,又消除了王厚义赡养老人的假象,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让王厚义都找不到继承王家老宅的理由。

  马政委自然表示支持。

  白素珍随即动身回湖北,把加林他奶接到了保定。

  老人家到保定没多长时间,就感觉特别不习惯。一生忙碌的她,根本就不适应那种每天坐着吃饭不干活的日子,特别是当马政委端茶送水地侍候她的时候,加林他奶就感觉到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如同“有米的叫花子”。而心里不舒服的马红和马军,有时背着父母给脸色加林他奶看,对她横眉怒目,甚至有意骂她。老人家于是天天吵着要回湖北。

  白素珍好言相劝,软硬兼施地挽留了三个月,最后还是万般无奈地发电报,让王加林来保定把他奶接回湖北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加林他奶回去不到两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