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6)
作者:
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10724
��;小儿子马军晚上还要摸着大人的奶睡觉……
素珍对马教导员的境遇非常同情,尤其可怜那一脸无辜的小马军。那大大的眼睛,红红的脸蛋,多像她的加林啊!可是,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教育了素珍,不了解马教导员的性格和为人,她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何况加花又快长成大姑娘了。
马教导员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没有要求她马上表态,但希望保持联系。即使不能成为夫妻,保持同志间正常的交往也是可以的。
事情就这样搁下来了。
后来,马教导员所在的部队去了河北省迁西县,驻扎在一个叫洒河桥的小镇子上,负责修建“引滦入津”重要工程之一的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
与素珍的几次见面和交谈,让马教导员觉得这个女人是最适合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也会当好几个孩子的母亲。他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得到白素珍。虽相隔千里,马教导员一直借鸿雁传情,给远在宜昌的白素珍写信,但每次都是有去无回,总也得不到回音。
未必,白素珍对自己完全没有好感?难道她真的准备一直单身生活下去?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和真心,马教导员向部队首长请假,专程去了一趟宜昌。
多年以后,白素珍仍然不明白:自己单身生活的决心怎么会在重新见到马教导员的那一刻土崩瓦解?自己怎么会那么温顺地随马教导员离开宜昌,带着加花远嫁到了河北迁西。
再婚之后,白素珍曾和她的军官丈夫一起,去过一趟白沙铺和王李村。她吃惊地发现,两个地方的老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沙铺那三间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土砖瓦房没有了,变成了一栋漂亮的红砖瓦房;王李村那栋全村首屈一指的厅屋同样没有了,变成了一栋明四间的土砖瓦房。
虽然都是旧貌换新颜,但一个从坏变好、从小变大,另一个却从好变差、从大变小,白素珍见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白大货结婚成家后,生了一个儿子。作为姐姐,白素珍不计前嫌,向弟弟和弟媳表达了真诚的祝福,还给小舅侄送了礼物。在王李村,白素珍对王厚义毁坏祖业、败光家产的行为忧心忡忡。眼见大屋改小后,多余的两屋子木料,她让儿子加林清点数目,做好登记。又千叮咛万嘱咐,叫加林领着奶奶去孝感公证处公证,把新房的产权和木料的所有权,写在加林的名下。
遗憾的是,王加林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事后却并没有照着母亲的话去做。
白素珍返回河北迁西之后,就开始履行相夫教子、充当四个孩子的母亲的职责。一年之后,已入而立之年的她又有了身孕。
虽然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虽然马教导员一个人的薪水供养六口人已经显得入不敷出,家里时常捉襟见肘,经济拮据,白素珍还是坚持要给老马生一个宝贝,作为他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
于是,就有了他们最小的女儿马颖。
当今时下,一对夫妻抚养一个小孩,大家都是叫苦不迭,有的为此伤透了脑筋。可以想见,白素珍和马教导员抚养五个孩子是什么样一种情形。更麻烦的是,这五个孩子是三个不同的家庭组合到一起的,马杰、马红、马军同父同母,马颖与他们同父异母,加花与他们在血缘上没有一点儿关系。一旦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如何化解如何平衡,就成了摆在素珍和马教导员面前的最大难题。还有,白素珍一时一记得也放不下她在湖北的儿子加林。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女人想成为让孩子们都满意的妈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饱经磨难和聪明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