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3)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8655
;他写出来的东西,第一个读者自然是方红梅。

  美其名曰让她修改,实际上炫耀的成分居多,或者说,是在向她汇报自己的进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王加林发现,讲求红梅同学“斧正”文章的,远不止他一个人。

  班上所有的文学爱好者,不论是写小说散文的,还是写诗歌词赋的,初稿一出来,无一例外地都交到了方红梅的手里。

  我们的红梅同学简直成了“业余编辑”。

  不过,师范的这些才子们在校期间能够有所建树的不多,很少听说有人在文学报刊上发表作品的。王加林也是在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六年之后,才在本地区主办的文学杂志《槐荫》上发表处女作。

  那是一篇近万字的短篇小说,题为《男人的眼泪》,刊发在当期杂志的头条。

  几天之后,他就收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读者来信。

  当时,加林真的非常激动,并非因为别人言过其实的恭维,而是由于他发现自己写的小说居然有读者关注。

  一个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认可。

  看过信笺上那娟秀的字迹,王加林猜想,写信的可能是个女孩子。读完内容,看到落款处的“梁雯”二字,他更是深信无疑。

  梁雯用俏皮活泼的文字,把青春少女那种细腻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王加林仿佛看到一个漂亮的女生,在他面前蹦蹦跳跳,歪着头,调皮地眨着眼睛,扮着鬼脸,开着得体的、令人捧腹的玩笑。

  梁雯说,她是孝天师专中文系的学生,课余时间也有舞文弄墨之爱好,同时还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她最佩服的人,是台湾女作家三毛和中国女排队队长张蓉芳。

  梁雯在信中问加林,《男人的眼泪》是不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创作的?文中所述是否实有其事?夸张的成分占有百分之几?

  这个问题把加林老师难住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这篇小说的诞生,缘于他与方红梅之间跌宕起伏的感情经历。

  加林老师和红梅老师结婚之后,在牌坊中学的校园里开始了他们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

  每周有五天半的时间上班,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周六下午和周日休息,一日三餐,缝补浆洗,到校园周边的田野、乡村、铁路技校和部队营房散步,或者去花园镇转转。

  如果他们眼睛不往外看,两耳不闻窗外事,把生活圈子限定在学校这么一个区域,建家立业,生儿育女,按部就班,安贫乐道,在牌坊中学自得其乐,把这片天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加林和红梅也可以成为在花园镇出类拔萃、在社会上口碑不错的中学教师。两人能够共同打造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家庭。这样终其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这两个年轻人一直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幻想着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却发展,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去落脚。

  他们只是把牌坊中作为事业的起点或者中转站,绝对没有把这里当成终点的打算。

  我们也没有必要苛求他们从一而终,一直扎根在乡村,乐于奉献,也没有理由责备他们野心勃勃、好高骛远,因为每一人最初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更不清楚自己未来应该朝哪个方面发展。一个人趁着年轻的时候折腾一阵,奋斗一番,并不是什么坏事情。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释放出身上所有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