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3)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7846
��制造的。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风险,所以大家特别忌讳在工作中任人唯亲,提倡在商务活动中“亲兄弟,明算账”。

  加林眼下面临的危险局面,实际上就是由于“耳根子软”造成的。他没有顶住老婆的“狂轰滥炸”,他难以割舍与小舅子之间的亲戚关系,“苦果”只能自己吞咽,“苦酒”只能自己饮下。方敬文提出贷款展期的要求,无论他愿意不愿意,已经没有了第二种选择。

  借款前,主动权在贷款人手上,但钱一旦借出去了,主动权也随之转到了借款人手里。贷款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从“爷爷”变成了“孙子”。

  现在不是敬文求加林,而是加林“求”敬文还钱了。这种亲戚之间的借贷,没有任何担保措施,连借条都没有一张,根本就没有办法走法律程序。当然,即使手续完备、证据确凿,加林也抹不开情面去法院告他的小舅子方敬文。

  王加林只能按照老二“建议”的去做,想办法为这笔即将到期的贷款办理三个月的展期手续。

  拿到方敬文支付的九百元贷款利息之后,加林主任就郁郁寡欢地离开孝天城,返回了孝北县的花园镇。

  一进家门,他就把满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老婆身上,咬牙切齿地把方红梅的弟弟敬文臭骂了一通。

  红梅自觉理亏,也很心痛那两万元钱。但是,听到丈夫口无遮拦地糟践她大弟,心里还是不得劲。两人于是你一句我一句,脸红脖子粗地争吵起来,闹得很不愉快。

  这个温馨、安宁、幸福的小家庭,开始被乌云所笼罩,本来比较平静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第二天上班,王加林先找信贷股长罗新初说明情况,接着又去向行长赵国栋求情,总算把贷款展期的事情搞定了。不过,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想让方敬文在三个月之内还钱还清,希望极其渺茫。

  这笔两万元的贷款,最终恐怕还是只能由他王加林来偿还。

  一想到这点,加林就如同吞了苍蝇一样感觉不舒服。他白天吃不香,晚上睡不着。脸上整天挂着霜,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私下里,加林曾盘点过家里的金融资产。所有的存折、存单、国库券和现金加在一起,刚好可以凑够两万元。这是他们夫妻俩工作十二年的全部积蓄,是他们一分一分地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一毛一毛地从衣服补丁里挤出来的。现在,却面临着“一风吹”的危险。

  王加林怎能不心急如焚?

  十年清苦的校园生活让加林夫妇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即使是后来搬到银行大院里居住,他们仍然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舍不得换家具,舍不得买空调,舍不得买洗衣机,舍不得装电话,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留下来的钱,如今将瞬间化为乌有,他能不心痛么?

  早知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学那些“月光族”“日光族”,有一个钱花一个钱,何必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方面,加林与银行的同事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吃穿住用甚至还赶不上他小舅子。虽然他每个月的收入比方敬文要高得多,但在花钱方面,却远不如方敬文潇洒。

  方敬文崇尚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想品尝什么美味了,看中什么品牌服装了,想使用什么家用电器了,想享受什么舒适的服务了,想找什么乐子了,只要手头的钱足够,他就决不会委屈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他抽烟、喝酒、抹牌赌博,可谓“五毒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