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4)
作者:沈常青      更新:2023-02-28 20:35      字数:7846
�”。抽的香烟都是牌子比较响、价格比较贵的,要么红塔山,要么阿诗玛,很少抽劣质杂牌烟。不想做饭了,就邀上狐朋狗友,今天去这个餐馆,明天到那家酒店,或者在大排档上胡吃海喝,划拳猜马,快活得不得了。打麻将,“斗地主”,而且筹码比较大,动辄成百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不管是输是赢,很少见他大喜大悲,几乎到了“宠辱偕忘、波澜不惊”的境界。

  加林就难以做到这样,难得像敬文那样洒脱。这也是他经常感觉世事不公平、想起来就骂自己没出息的地方。有时他非常困惑,甚至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产生过怀疑。敬文从来没有“远虑”过,似乎也没有什么“近忧”。自己总是谨小慎微,未雨绸缪,仍然经常愁肠百结,道不尽的烦恼与苦闷。

  加林不知道自己与敬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究竟哪一种对哪一种错,弄不清孰是孰非。有时,他甚至这样设想:假如现在突发天灾人祸,他和敬文都遭不测死亡,两人相比较,哪一个的活得更有意义?哪一个会觉得“不枉此一生”?哪一个感觉更划得来一些?

  这次到孝天城,加林还有一个新发现,那就是敬文家里居然装上了电话。

  这个发现对他的刺激很大。半年前——也就是从孝北县一中搬到银行大院里居住时,加林曾提议在家里装一部电话,他老婆红梅死活不同意。红梅说,我们又不做生意,装个电话有什么用?夫妻两人生活在一起,上班都在家附近,每天同进同出,又不需要在电话里嘘寒问暖。一部电话装机费两千元,每月还要交座机费和话费,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么?

  王加林听后,觉得也有道理,所以就放弃了装电话的打算。

  没想到,同样不做生意、同样是夫妻俩生活在一起的方敬文,家里却不声不响地有了电话。

  敬文为什么就有胆量、有气魄花“这个冤枉钱”呢?他还欠着别人那么多账债没还哩!

  加林暗下决心,如果借出去的两万块钱能够侥幸收回,他一定去把那些之前舍不得买的东西全部买回!空调买分体式的,洗衣机买全自动的,把电话装了,有可能的话,再去买一台家用电脑。——他早就想用电脑写作了。还有,王彤要了多次的电子琴和自行车,也应该买回来,不能老是让女儿失望。

  吸取教训,加林再也不想存钱了。钱在家里是存不住的,家里有闲钱只会惹是生非。

  他认为,正是因为家里有一些存款,方红梅才有帮她弟弟敬文贷款的底气。

  好在银行给内部员工的授信额度只有两万元,没有满足方敬文提出的五万元借款要求。两万元的窟窿,他们勉强能够堵上;如果这次借出去的是五万元,他们就算倾家荡产,也是还不上的。想到这一点,加林又感到庆幸,有一种“大难不死”的感觉。灭顶之灾擦肩而过。不然的话,他现在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上班坐在办公室里,王加林同样被贷款的事情困扰着。不是发呆,就是走神。心头罩上一片乌云,脸上总是冷若冰霜。搞得胡蓉、袁萍、水电工和司机们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余丰新向他汇报工作时,也是小心翼翼的。

  这天,余丰新告诉他,县人行办公室来电话,说赵国栋行长写的《储蓄工作中的优质服务之管见》一文发表了,叫支行派人去领样刊。同时带四千块钱,交刊登文章的版面费。

  王加林一听就火了。

  他认为县人行是在故意做笼子让他们钻,太卑鄙无耻了。

  大约三个月前,王加林接到县人行办公室肖主任的电话,说是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