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宋朝官制(5)
作者:
牧童骑神牛 更新:2024-11-06 02:05 字数:5921
生产的水平就已经相当高了,因此我们用粮食来衡量一下包大人如果活到今天,他的年薪大致是多少。
北宋粮食价格按照400文一石(约100斤),如按每斤粮食2.5元来计算,北宋的400文等于今天的250元。也就是说,一文铜钱折合人民币0.625元,每贯铜钱则折合625元,2万贯就是1250万元——而当时北宋一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为1万~3万贯。
此外,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的,甚至有人为此不惜大肆贿赂吏部改年龄,以达到继续留任的目的。
所以,自宋神宗开始,朝廷开始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逼到年龄的官员退休:一方面对年满70的官员不予考核和升迁;另一方面,对自愿退休的官员加官晋级,并对其子孙可以“荫补”,即给予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具体职务,甚至还优待其妻子。
高薪没能养廉,按照高薪养廉的思路,宋朝官员拿这么多工资,应该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工程为例,就可以看出北宋官员并未因高薪而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
“花石纲”起源于宰相蔡京发现了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此人精于园林艺术。
宋徽宗知道后大喜,于是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应奉局,专为皇帝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用以建设皇家园林。
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和发达的载重汽车,这些花石只好通过古运河水运至汴京,十船称作一“纲”。
据宋史记载,“花石纲”持续了20多年,“大率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二渐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
为了确保“花石纲”的运输,不但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被排挤,漕船和大量商船被强行征用,而且各级官员均在其中上下其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发横财的机会——据史料记载,各级官员们不但极力帮助朱勔搜罗花石,还趁机对百姓敲诈勒索。
相对于百姓的穷困,宋朝各级官员过的是穷奢极欲的奢侈生活,就连百姓口中的清官代表寇准,其生活也极其奢靡。
例如宋史就说他,“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油灯,虽庖所在,必然炬烛”。
其奢侈行径甚至到了让司马光给儿子做反面教材的地步——司马光说寇准“近世寇莱公(寇准被封为莱国公)豪侈冠一时”。
可以想象,当时百姓口中的清官代表寇准,其生活都如此奢侈,那人民口中的贪官蔡京、童贯等人又该当如何?只怕会在“奢靡”前加一个“更”字。
另外,随着官员子孙的繁衍,因“荫补”而增加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真宗时,宋朝官员的数量在1万人左右,仅仅过了40年,到了仁宗年间,官员人数翻了一倍还多,到了英宗时更是接近3万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为了豢养越来越多的官员,宋朝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吃紧——北宋初年,2000万贯的钱粮收入可以结余大半,而到了仁宗年间,尽管国家不断上调税赋,国库收入达到1.3亿贯以上,却无丝毫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