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三晋佛道多(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06 字数:6201
�,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呵呵”
小池一本正经,没有故意露出得意之色,我们也就没有攻击她了。
在五台山,我有很多体会。其一、寺院庙塔多,不仅是数量多,而且品种多,可以说各种佛像千姿百态、各代建筑各放异彩,并且,汉、藏两家的建筑和传承并存数百年,可以说是集中了中国佛教的大成。其二、皇家建筑多,从唐宋元明清,各代敕建重修之地,均有皇家诏命、朝迁文书,仅从铜塔铜殿看,如此巨大的用铜量、如此精美的制作,如果不是国家财力作保证,任何民间巨富,即使倾家荡产也无法完成。其三、修行僧尼多,仅就我们看到的,至少在五台山,有一千多僧尼,这是正规的出家人,过着正规的寺院生活,暮鼓晨钟、念经坐禅,在我看来,千百年的香火不灭、千百年的传统不断,这是得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重要原因。其四、信众礼拜多。我看到有来自西藏的、青海的、内蒙的,更多的是来自内地的,各族信众,有三步一头五步一叩的,有五体投地一步一拜的,有手持香火一走一揖的,也有转动念珠一步一念的,经咒之声,一路从未断绝,钟鼓之音,定时山间回响。
我有时在想,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如此虔诚的信仰,恐怕不是一句迷信可以解释的。按概率论来算,万人中肯定有龙凤,百万人中有圣贤,这些人信仰,要么是有真理的因素,要么是有强大的动机。
那么,什么是菩萨呢?像文殊那样掌握真理的人?像观音那样具足慈悲的人?还是像普贤那样有巨大行动能力的人?
况且,他们是人吗?
我问了小池一个问题:“你看水浒传的鲁智深,这个人与五台山有关联,他的人物形象有道理吗?”大家听我这样一问,他们都表示有兴趣,因为这个人物大家太熟悉了。
“有”小池说到:“到了五台山,我的体会更深了。从他的名字,叫鲁达,达者,通达也,他是一个真正通达的人。暂时出家五台山避祸,师父给他取法名智深,是智慧深刻的意思,这与文殊菩萨的特点相符合,最后,他是真正得到坐化的,也就是智慧成就了的人,所以,鲁智深是这部巨著中所描写的一个真正的大人物。况且,他的表面粗鲁中,还有智慧缜密的特点,拳打郑关西、野猪林中都表现出来了。我反思了一下,他还有慈悲的特点。”
“慈悲的特点?”张思远不理解“他杀过那么多人?”
我解释到:“你回想一下,他的每一次杀人,有一次是因为自己吗?所谓霹雳手段,菩萨心肠,都是为了别人!”
“对,这是个侠客啊!”张思远感叹到。
“当然,要说慈悲,五台山还有一个更真实的人物。”我说到。
“谁?”高妍问。
“白求恩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