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诗人的错觉(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08      字数:6111
的道理。甜酒来待客,肯定不如黄酒的档次高,当然档次越高越贵,刘禹锡估计买不起。第二,你白副总理是少年天才,嫌弃我小刘诗写得一般,没瞧上我。这两点说得比较严重,关系人品问题。

  激将法成功,白居易来了,喝了酒,谈了诗,刘禹锡胜。

  为什么说白居易怪呢?诗歌与人生太过背离。本来一个高大上的人,承担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偏偏在诗歌中要表达普通百姓的日常,这恰恰是他最不熟悉的生活。如果有人要教训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要跳起来打断你:白居易就不这样,他也很艺术。本来一个学问高深的天才,非要用最平实的语言,企图让自己的诗歌让老太太都听得懂。这就不对了,你的粉丝群本来在文人圈子,你非要扩大受众范围,渗透到家庭主妇大爷大妈,你这样搞,别的娱乐明星还吃不吃饭?

  即便后来被贬为江州军分区司令员,也算是正师级干部,也不忘在路上找个歌女弹琵琶娱乐一下,写下个《琵琶行》,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致死都要娱乐的行为。

  从他爱找歌女舞女的习惯来看,他应该是对爱情不太专一的人,他偏偏写个爱情长诗《长恨歌》,把玄宗乱伦的故事,硬生生写成了可歌可泣的爱情。

  更怪的是他的晚年。这个纵情声色的人,到晚年得到了长寿,这不符合道德啊?不是说色是刮骨钢刀吗?怎么他活了这么久?他还成了一名优秀的佛教徒,号称乐天居士,关于他与禅师的对话,还进入了禅宗公案,够强大。难道他以前犯的错误就一笔勾销了?

  结论:你不能够超越因果、游戏人生,在于你不够强大。

  另一个怪人也是个少年天才,那就是王维。他的出道比白居易还轰动:状元。

  这个状元的事业就跟白居易是相反数。他早年突然出名,然后如一颗流星,即在仕途沉没,始终得不到重用。所谓寄情山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假装解脱,也是自我安慰。别人到终南是为了扬名立万,他已经出名,是被迫到终南,因为不被重用。

  他的文字水平奇高,能把一个简单的场景写得层次丰富、韵味绵长。从这点看来,唐朝科举考试,没有照顾关系,没有黑幕。单从文字功夫来看,王维肯定是状元。

  但是,不要以为寄情山水就叫志存高远,如此优秀的人,要养家,四个孩子的负担,让他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写诗向显贵求官。所以,我说他的淡雅是装出来的,根本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但是他又是文坛上最为可贵的,或者说在唐代那个男女纵情的世界中,他是一颗真正的钟情的种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也许,这是我能找到的王维唯一的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与实际滥情的白居易讴歌爱情不同,他几乎不写爱情。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段真正的爱情。

  结论:艺术的制造者和欣赏者通病:缺啥才补啥。

  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他最爱她,这个妻子为他生养了几个子女后英年早逝,他竟然再不娶妻。不要说他官小,官再小也是官;不要说他穷,他再穷也是状元。养个三妻四妾有困难,再娶一个妻子,毫无问题。但他就是不娶,对逝去的妻子,只是怀念。

  之所以说他是白居易的相反数,那是他后来,官越做越大,钱越来越多,居然在关中最美的风景名胜区,修了一个辋川别墅,我怀疑,这不仅是今天别墅的祖宗,而且应该是最豪华的,占地面积据说超过今天一个大型公园。按当时文人参观后的文字记载,这真的是一个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地方,极其适合于谈恋爱。但他就是不娶,终老林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