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诗人的错觉(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08      字数:6111
br />   极高的地位、巨大的财富、显赫的名声,多大的诱惑,都动摇不了他不娶的决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二百五、杠到底的精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不要以为隐居山间是多么快乐的事,其实那生活犹如野人。不要以为食苹采薇是多么风雅的事,其实那是没有什么吃的。我想起一首民谣,说的是地踏菜,我们四川也叫它地木耳,像极了木耳,只不过长在山坡红砂石上,是属于真菌类,夏天一下大雨,它就疯长遍地,太阳晒一天,它就奄奄一息,干枯而不能食用。穷人粮食不够,采其充饥,不是什么风雅的事情。民谣这样说:“地踏菜,生雨中,一照山野郊远空。庄前阿公呼阿婆,毋须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

  唐朝做隐士的,大多是在终南山积聚名气,入山是为了出山,直奔富贵而来,动机很不纯洁。

  当然,唐朝诗人中,也有不把诗歌当事业的,纯属于玩票性质的人,这个人就是文坛领袖:韩愈。

  他这个人在思想上最为保守,坚守汉代以来儒家的统治地位。在行为上最为敬业,始终把政治当成自己的主业。在文学上最为实用,提倡了古文运动。

  他是一个坚硬的人,来源于他坚硬的人生。

  早年的贫困,造就了他的勤奋以及强大的内心。卑微的出身,也造就了他严谨的性格。用今天的话来说:轴。他的成功是一步步努力克制自己坚持过来的,他的处事风格就是坚持。

  我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这个没有争议,连当时所有的才子们,也都服气。这样说来,他的文字功底肯定一流,要写花前月下,没问题,要写大江东去,没问题。反正,只要他想把任何东西写漂亮,那都不是事。但他偏不,他提倡了古文运动。他反对所有华丽的东西,推崇古朴实用。好像他与美有仇似的,这不正常啊。按理说,只有那些文字功夫不好的人,才对文字之美有羡慕嫉妒恨,他一个靠文字出名的人,怎么拿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开刀?

  只能有一个解释:他是有理想的人。只有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才可能抛弃自己的利益。他是文字的既得利益者,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敢于为理想自杀的精神。

  所谓古文运动,所反对的是文字的华丽,因为当时的文字也太华丽了,华而不实的东西充斥大街,他要整顿。他提倡什么?他提倡简洁,他认为,文字的最高境界,就是:准确。

  文字是用来说事情的,多说无益。

  轴吧?

  更轴的事还在后面。皇帝要迎请佛祖舍利入宫,就是法门寺那个。这好理解,他是儒家的总代表,肯定不能让佛教占据政府的意识形态高地。但是,人家请舍利进宫是人家皇帝的家里事,你说说也就罢了,还敢批评皇帝,讲一通大道理,一点都不简洁。如果,你那奏章里写的是对的,那皇帝不就是被蒙了?皇帝要承认自己是傻子?你韩愈有才,但也不能不把皇帝当干部,贬了。直接贬到最偏远的潮州,马上就走,不给时间收拾行李。这就麻烦了,当时韩愈年龄太老了,走不了这么远的路,估计仕途至此为止、一生为之奋斗的儒家地位到此为止、生命也将到此为止了。

  此时,发生了中国宗教史上最重要的一幕了。韩愈因拥护儒家地位、反对佛教而面临绝境,出来送他的是一个道家的人。这个人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你猜得没错,就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这个人,曾经在为韩祝寿时,当场表演魔术,变出一盆花来,据说每朵花上还有字。鲜花,冬天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