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格老子雄起(2)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2      字数:6112
�隋所说,有时,他也伪装成道士在周边游荡,但我没有发现有此类人。我看里面许多游客出来,时间已经五点多了,青羊宫也已经要关门了,我只得临时找个宾馆住下,明天到里面去探一探。

  完全孤独的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管有钱没钱,每到夜晚,你都会产生出某种凄凉的感觉。

  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干,我先给班长打了电话,了解了岳父母在北京的情况,一切正常。我就把在成都的经历给他说了一下,他虽然也同意我找那个断手人,但提醒我不要冲动。

  “你是去解决问题的,庄娃子,尽量不要制造问题。”这是班长对我的忠告,我听了过后,心情也冷静了些。

  晚餐在哪里吃呢?成都不是好称小吃之都吗?我问了问,又好玩又好吃的地方,有人给我说了,在府城河边就有很多。我搭车往那边去了。

  远远看到,有一座廊桥立在河上,灯光惹眼,我叫司机停下,就这儿了。迎面而来的是个照壁,上书《廊桥赋》,我一看作者,是号称巴蜀鬼才的魏明伦写的,仔细看了一下,这家伙以严格的赋的形式,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内容。借桥抒发情绪,借赋搞点幽默,是他的风格。

  四川是个出才子的地方,比如古代最有名的,李白,苏东坡一家三父子。近代就更多了,郭沫若、巴金是近代最有名的大家。从中国文化史上来看,四川出才子的比例,大概与江浙可以齐名了,究其原因,估计与生产生活水平与方式有关。天府之国与江南的鱼米之乡,在生活富足程度来比,大致相似。况且川西坝子,更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每年人们闲时多、忙时少,就给欣赏艺术带来了群众基础。

  穷不养艺,自古皆然。

  但是,四川出的大才子多,还与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关。除了明末张献忠的屠杀以外,四川大部分因地理的原因,与中原有隔绝,造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氛围。这里风景秀丽如峨眉、西岭,完全可以给诗人提供想象与歌颂的空间,还有川西高原、贡嘎雪山,壮美的风格,给人以大气的风骨。这是江浙文人所不能比的。江渐文化虽然精致,但大气,倒比不上四川了。

  天下才子来四川,四川才子出天下。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这里好像是个文人的中转站,外来的才子,如果到一次四川,文化艺术的风格就会得到杂交和改变,焕发出从前完全不同的雄奇风采,比如杜甫。四川才子出了四川以后,很容易名满天下,是不是也是这种文化杂交后的产物呢?

  比如陈毅元帅当年出川时写的诗:“三峡束长江,欲使江流改;一旦破夔门,东流归大海。”

  四川的文化人,如果不出四川,就小家子气,如魏明伦般,才虽有才,但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却要打折扣了。他写的《潘金莲》,虽是川剧,但当年也是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冲击。他把历史上人们认为可遭痛恨的潘金莲这个人物,写成了妇女解放意识的觉醒先驱,这也算是个独特的视角。但是,后来,并没有再产生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了。因为,一个文人,如果不将自己的思考对象,放到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背景上,不把自己的写作对象,放到当今时代的反思上,它是形成不了巨大影响力的。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哪怕再精致、再大胆,也是自说自话。

  这让我想起了陕西的三位作家。贾平凹是最有才气的,但他的才气与中国现代的关注点没有合拍,所以,只能叫做怪才。而路遥的才气明显不如他,但他将自己的作品直接对准这个时代,所以就有了《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企图将近百年中华传统的演变史写出来,大则大矣,但焦点不集中,情绪不饱满,意义虽然多,但冲击力差了些。但《白鹿原》的影响,也远比贾平凹的任何作品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