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格老子雄起(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2 字数:6112
带有一个部落首领螺祖,是蚕桑丝绸业的始祖,她后来与黄帝通婚,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华夏民族,所以螺祖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这个传说历史不可考,但反映了她作为部落首领的情况,是母系氏族的代表,而黄帝是父系氏族的起源。传说螺祖走后,该部落就分为两个部落了,一个中蚕丛,一个叫鱼凫。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部落认为,一个是靠蚕桑业为特点,一个是靠捕鱼业为特点。反正,蚕丛留下川西,就是后来的蜀国;鱼凫顺江而下到今天的川东及三峡一带,就是巴国了。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四川的文化,也与其相对封闭有关。“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正是因为出入不易,才保留了它的独特。正是因为自给自足,才培育了它的气质。
地理的封闭并不导致四川人的保守,相反,正因为外来的文化和客人,来之不易,四川人反倒更喜欢接收和亲近,要说最不排外的城市,全中国,非成都莫属了。
对自己人苛刻多,对外来客更宽容,这也许是成都文化中的一道风景。因为自己人太多了,外来客不容易,物以稀为贵吧。
就是外来的物品,在四川也得到了充分的欢迎。海椒、胡椒、番薯、番茄、洋芋,哪一样不是外面品?都在四川广泛种植和使用,成了川菜的重要内容。
川菜的复合味,最能够体现文化特征了。在不停的试验和创造中,新的味型和菜品被发明出来,立即会得到食客尝鲜的奖赏。四川人喜欢创新,在菜品上,每一个主妇都不甘寂寞。
其它菜系,以老字号老味道而著称,但四川这样一个饮食发达的地方,人们对老字号的推崇,反而不怎么热烈。因为创新太快,以至于人们喜欢面对目不暇接的新品,对记忆中的老字号,倒稍有冷落了。不是说四川没有老字号,也不是说川菜老字号就不吃香,但与新东西比起来,老字号的号召力,就不那么大了。除了火锅以外,谭鱼头、唐肥肠、周黑鸭,全是新近创造的菜品,照样风靡大江南北。
这种试验和创新的精神,是四川人在狭小的区域空间,不断发展的源泉。
四川人的钱财观,生活观,权势观,以及所有的人生观,都是与安逸相联系的。如果不安逸,那么,其它的都不重要。这种将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到物质之上的特点,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最有观众的艺术是幽默,如果不幽默,就没意思,如果没意思,那你活着有什么劲?
街角人头攒动,店内风起云涌。我热血沸腾:“老板,来碗肥肠粉,多给芫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