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为什么安心(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5      字数:6062
�,只有几百个字,应该可以了解大概了吧。

  “观自在菩萨”,就第一句,我买了好几个版本的参考书,对这第一句五个字的解释,就让我感叹,佛教学问的广大。

  观自在菩萨,是一个菩萨的名号,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观音菩萨。为什么叫观音,此时又为什么叫观自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首先说观音,这个句号缘由,从《愣严经》上可以看出来,他的法门,就是从观察了解声音的本源悟道的。经上写了二十几位菩萨悟道的路径,观音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

  为什么不叫听音叫观音,这也有名堂。他是从听音开始的,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我能够听到,这种思路是从里到外的发散思维。如果倒过来,“入流忘所”地思维,会体味到“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境界,观音是观察思维声音的本质,所以叫观音。

  当然,这些理解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加上我的一些妄加猜测,根本不可能作为真相的。

  此时,在《心经》中,为什么叫观自在?观,是什么?是用眼睛?用耳朵?用意识?观到了什么?观到了心?观到了能、所?什么叫自在?观到了自在是何种体验?真正的自在存在吗?

  这些都是大问题,光凭思维无法解释。

  “行般若波罗蜜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行**深时,是指的时间,还是指的一个状态?用什么行,行到哪里?有多么深?深入何方?这又是一连串问题。

  好了,后来,又产生一个“照”字。以前,在跟文大姐他们学打坐时,他们说过,禅宗打七里,有一个“观照”的法门。我原来以为观照是一个意思,好比文字一样,是一个词。从这里看来,观是观,照是照,意义是有区别的。

  那么什么是观?什么是照?我根本不知道。对于一个还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来说,什么是走、什么是跑,完全没有概念的。我现在,就是这种阶段。

  “五蕴皆空”,五蕴我知道,书面解释是:色、想、受、行、识,是产生人体思想感情的五种因素吧,反正,我也只能理解到这种程度。皆空,这个空是没了吗?或者说是现象空,本质空。还是说它们都处于变化的阶段中,没有固定的形态和性质?

  按妍子的方法,她念经不像我这样看经,她只是一句一句认真地念,从未想里面的意思。

  我问她:“你这样随口念,不考虑它的意义吗?”

  “能想清楚吗?哥,你比我聪明,你读懂了吗?我师父教我,这经不懂时,只是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况且,如果行得到,就会想得到。没行到,空想,是容易犯错的。”

  对,她的话有点道理,我现在有念经的能力,但远远没有读懂的能力。行到,就读得懂,这也不失为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好办法。

  我想起前段时间读的一段历史,是讲历史上禅宗大师永嘉和尚的话:“入海算沙有何益”。以他这样的大师,学问不知道比我高到哪里去了,聪明不知道超过我多少倍。他能够有能力算沙,都放弃了。我连算沙的能力都没有,还在这自不量力地学习理解经典,真是有点螳臂挡车的狂妄了。

  我能够读懂什么呢?经、律、论,可能性都不大,我是门外汉,根本没有深入的路径。看看文人们写的东西吧,也许我还能够在外围看看热闹。

  妍子提醒了我:“你可以看看六祖《坛经》,你如果喜欢看书的话,虽然不能全懂,知道些故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