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盛世的古董(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5 字数:6059
代的题跋与修补,这做起假还虽然费点事,但只要给够价钱,还是有人做得到的。”
我问到:“那真的,就那么难寻吗?”
“不难啊,你到博物馆去看就是了。”爸笑了笑,字画这门道造假,都是真正的内行人做的,一般外行人,根本没有辨别能力,最哄人。更重要的是,这古代字画的价格非常之高,有钱能使鬼推磨,造假售假的方式,非常高级精巧,让人防不胜防。这样说吧,这是文化人来骗文化人的,高级内行骗低级内行的,最让人倾家荡产。”
我想起当年公子哥张伯驹,以巨大的家资,为保护中国传统文物不外流,尤其是书画,也是倾家荡产的。当然,他是这行当最高级的人,也是最有钱的人。他不是受骗的人,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保留了珍贵的文化资料。而爸口中的这个大哥,只是个反面教材。但他倾尽家资,买来了真实的教训,也是有价值的。张公子的行为是英雄,他处于乱世,不要黄金要古董。这位大哥的行为是投机,处于盛世玩古董,为了要赚钱。不同的动机和能力,玩出了不同的结果。
“瓷器做假的手段更多了,比如冒充年代的,比如混淆官窑民窑的。比如对存世量故意混淆的。许多真是真假难辨。”
爸说到瓷器,我很感兴趣。因为,中国是瓷器大国。这个东西的存世量决定部分价值,因为它易碎。
“有人说,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完整的理解,有什么含义?”爸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还真不好回答。我只好说到:“是不是说明,作为官窑的钧瓷,非常珍贵?”
“你只说了一半的意思。但是再珍贵,一个残片,有多少审美和研究价值?它珍贵还有另外的意思,是因为它是作假的好材料。”
这就让我感到奇怪了,真的东西,怎么算是做假的材料,难道非要把真的做假不成?
爸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到:“世上最怕半真半假的东西,这在瓷器上体现得最明显。比如,现代仪器探测和化验,主要是鉴定瓷器的化学物理性质,来判断它的年代。如果把一片宋代的瓷片,镶在一个做假的瓷器上,成为这个假货的一部分,给人一种比较完整器物的表象,对这类貌似科学的鉴定,也出了难题。”
“比如一个正宗钧窑底座,上面接一个新做的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器物,他告诉你,这是一个完整的钧窑瓷碗,会卖你多少钱?”
我想了想,说到:“如果按钧窑完整器物卖,估计得上百万吧?”
“正因为如此,做假才有利润冲动。这个瓷片假如值一万,仅是一个残片而已,一旦做假成功,上百倍的利润就来了。这样的暴利,有人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的。”
他随后给我详细地介绍了做假的方式。
“一般进实验室进行鉴定,是在碗中一部分刮下一点瓷粉来。那么,一个整碗,你刮哪里的?”
“有残缺地方的那里。”我回答到,这是人的普遍心理,这么贵重的东西,完好的部分,都是舍不得破坏的,哪怕一丝毫的损失,都难以忍受。
“对了,这就是窍门。整个碗在做假过程中,都很完美,唯一有缺损的地方,一定是钧瓷残片那里,让你不自觉地就刮那个位置的瓷粉,用来鉴定。当然,结果注定了,是宋代钧窑的特征,对不对?”
高啊,听到这里,我才知道,造假真是高智商的活动,连面对高科技现代仪器,都有规避的办法。
这些方法我了解后,觉得有个问题。难道这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