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玄学思考题(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6      字数:6093
疾病,关于口舌,关于官司。但我发现,这些判断,在人生中也属于小概率事件,要碰上,是很难的,验证起来,不太容易。

  但,毕竟它还有个客观的事实描述,不依赖于主观的判断。比如那次跟乔姐算的丢失的钥匙,预测中就有“失物在坤方”的判断,结果,也被证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一个以客观事实为判断依据的预测方法,之所以流传千年,还是有自信的,因为结果太好验证了。

  这给我一个启示,凡是对未来预测中,客观判断项占的比例越大的,只要流行时间够长,很可能准确性比较高。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理,这个结论本身,也需要实践的多次证明。从概率上讲,诸葛马前课的准确率,以我的感觉,与周易预测,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准确性是差不多的。

  这使我产生另一种比较模式,从理论到理论。比如,某次眼跳,以它的结论记录下来。同时,我也根据诸葛马前课和周易来同时预测一下,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如果把后两者的准确率定为70%,那么,以这70%为基数,来比较所谓玉匣记里的几种预测方法,就可以得出它们大概的准确率了。如果其准确率低于50%,那么,它就低于了随机概率,根抛硬币差不多,就毫无预测的价值了。

  毫无预测价值的东西,就证伪了,那就是迷信,就是胡编乱造的东西。

  但,这会产生新的矛盾,这需要巨大的数据量。比如,如果诸葛马前课与周易预测的结论,不一样,这会经常发生的。因为两个70%并不重合,两个30%也体现各异,这种不重合,会造成分析上的困难。

  但是,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还是会回归了大体概率70%上去的。

  但这个样本究竟要有多大呢?比如这个70%都是单一判断还好,如果不是单一判断呢?比如在诸葛马前课中,一个判断,会包含多项内容,是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出现才算准确?或者只要其中一个判断对了,就算准确了呢?

  在周易中,此种情况就更复杂了。比如里面有好多判断,尤其是系辞中有一句“君子观此”,当如何如何,这里面有一个行动选择然后产生不同结果的话,这话该如何确定其准确性呢?

  行动决定结果,这事与预测有根本矛盾。又回到原来我的疑问上去了。如果改变自身行动就可改变未来结果的话,预测是很难准确的。如果无法改变,人生的所有努力又都是无意义的。

  宿命论和随机论,都是不可靠的,这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但要避开它们,在预测这个领域里,你只要实际操作一下,就知道会有多么难!

  下午的阳光下,熟悉的阳台,我又开始泡茶看书,因为妍子占据了书房,她念经时是不能打扰的。尊重她所做的一切,是我目前唯一能对她做的事。

  我现在仔细看的是孔子为周易作的系辞,这些东西我早就读过多遍,以前读它是为了理解话语的含义,但今天读它,我找到了一个新角度。

  我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看,寻找某些重复率最高的词句。最关注的一句话就是“君子观此,当如何如何”,这个句式,在他的十翼中,出现概率非常之高,在六十四个卦象中,几乎有一半的解释中,都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翻来覆去去说?有什么道理?

  我估计,孔子大概是读懂了些道理的。至少,以我的聪明程度,我理解周易的能力根本赶不上他。他这样反复说一句话,肯定有其特殊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