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思维主观性(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7 字数:6087
,可见巫术曾经还是很有地位的。”
“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那种不太可靠的巫术,渐渐丧失吸引力了。于是,为提高自身档次,他们就往学术上靠,引入了许多道家佛家的观点或者神灵。你所看到的纸帽子,上面不知是仙还是佛,我告诉你,他那上面,也许既有佛也有仙,反正是大人物,能够镇得住。”
“庄哥,那要按你的这个说法,端公,就是巫术加上了正统宗教的包装,故意要使自己高大上了?”
“当然,没好的包装,卖不出个好价钱。”
“那么,为什么佛道的包装,就那么高档吗?”
我解释了巫术与宗教的区别,以及佛道的共同特点。这是我长期思考过的问题,说得比较细。
人类能力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与物的关系问题。人类在早期,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的磨难,与猛兽搏斗也不占先天的优势,人类是卑微的,所以俯身崇拜万物。
但当人类能力提升后,生存的压力就变小了。因为人能够改造自然,能够战胜猛兽。原来我们的思维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随着思维的发展,它开始独立出来。
思想的体系开始建立时,基本上就进入了农耕社会,稳定的生活,闲散的时间,思想开始发展。当思想独立于日常之后,人们的自信开始从身体力量向思想和知识转移。
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中,儒家占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当时的中国,人与物的关系大多得到解决,那么新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了。
直到今天,所谓的道德,所谓的伦理,都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存在的。
还有一种关系,只能建立在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当人们面对自己,反思自我的时候,需要面对一个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
宗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重心究竟在哪里?各有各的模式和答案。比如道家,还是后来的道教,认为,这三种关系是一种模式:天人合一。理论根据在《周易》、《黄帝内经》中表达明显。他们研究天地运行规律,再将找来的模式套用在人身上,让大周天与小周天统一,就形成了道家的主干思想。
佛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它认为人与自己的关系,在于心。这个心,既是本体论也是认识论。这是研究坐标元点的工作,包含大量的思维模式和技巧,不是常人能够读懂的。
但心毕竟在每个人身上存在,所以,它的研究结果,总有一部分能够打动每一个人。这也是佛教后来在中国成为第一大宗教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一元神。也就是说,所有成就,上不封顶。佛家更彻底,反对偶像崇拜,只追求觉悟,既自心的成就。
当我把这些常识介绍给小苟时,他发出了感叹:“照这样说,那么,佛、道二家,是人类思维自成独立体系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身思想能力极为自信的产物了?”
“对,相信自己能够认识世界,自己能够认识自己。”
他加了一句:“还能改造自己。”
就凭这句话,他就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