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他们都快乐(3)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8      字数:6065
是同意了。我赶紧给刘大哥打电话:“刘大哥,学生们到了,十一个人,中午吃菌子!”

  这帮学生听到,觉得好笑,问我,吃菌子是什么意思。我就把前两天刘大哥关于云南影响与吃菌子的关系,大概讲了一下,在这粗糙的石板路上,我们边走边谈,菌子的功能被搞笑,导游的语言就轻松许多。

  一阵阵欢笑,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慰籍了我这个孤独的人,因为,这欢笑,证明自己还有价值。尽管这个故事,是刘大哥的原创,但我通过加工,仍然能够逗乐人。我感受了充分的骄傲和自满。

  此时,我仿佛不是个导游,也不是请客的老板,我如同他们的老师,在传授知识、展示幽默,好为人师是中国人的通病,如果你尝试过,就知道,当老师会得到多么大的满足和快乐。

  借用葛老师的知识,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茶与土壤的特点。借用贾老师的观点,我介绍了云南的音乐。当然,也不忘告诫后辈们:“你们中也许有人听过,所谓的云南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或者《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但是,那不是云南人唱的,那是内地音乐家想象中的云南。云南的山歌,只是有旋律的说话,有节奏的诗歌。”

  我得到了掌声,当然,有人起哄想让我唱一个,但我没那能力,我只是推辞到:“我不正宗,毕竟是内地人。但是,每年三月三,这里有歌会,你们再来,听听当地人的爱情,那才是原生态。”

  作为过来人,我也不忘记那纲领性的教导:“没有感情的音乐,就是噪音。没有生活的艺术,就是虚伪。”

  人群中,居然有人复述这句话,仿佛得到了一句真理。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真的是人生大乐哎。

  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精力充沛的小伙,围着我,给了我粉丝般的热情,给了我极大的虚荣。在古城参观得差不多时,我们就到刘大哥的旅馆了,他们在安置房间时,我进了厨房,看刘大哥掂勺摇锅,厨房蒸汽升腾,我的身边,缭绕烟火。

  十几个菜在一个长条桌上铺满,桌是原始木桌,桌布精致、花纹淡雅,餐具洁白、菜品缤纷,同学们发出惊叹,他们从来没有看见,如此精致与古朴并存、异香与色彩同在的宴席。

  这一群年轻人的赞叹,明显勾起了文大姐对儿子的想念,她强烈的母性代入感,让她在服务中充满了笑容。

  品尝美食,他们对菌子的文化,有了各异的感受,当这些溢美之词自然迸发出来时,刘大哥居然喝了一点酒,以一种深藏功与名的底蕴。

  当然,学生们不喝酒,但要求饭后喝茶,我也乘机起哄,让刘大哥给大家讲一讲云南的特征。

  刘大哥的幽默我是见识过的,他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一课上好。

  “要说云南的特征呢,讲真,就是山寨啊!”刘大哥这话慢,但苍劲。只这一句,就震住了大呼小叫的同学,大家开始专心聆听。

  “我们这里,不以县乡镇为单位,出门打听人,就问,你是哪个寨子的?山寨,是我们的单位,是我们的社会,是我们的文明。来到云南,我们都是山寨人。所以,我要说山寨,就说两个,山寨人和山寨物。”

  在大家不太明白他这介乎正经与不正经的语言时,刘大哥开始装学术了。“山寨,不仅是指具体的村庄,更有一层不正宗的意思,同学们清楚吧?”

  下面有人笑答:“对对对”,还有人在点头。

  “我们生长在山寨,所以叫做山寨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人种不正宗、为人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