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绝对真理吗(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9 字数:6100
��跟木头人没区别。但是他又否定木头人的办法,该从哪里下手呢?
黄蘖禅师的前两句,我大概有个印象,综合我所看到的参考书籍,说的是参话头的具体功用。
“迥脱根尘事非常”。所谓迥脱,就是突然干净完全彻底地超越,根是指自己的意识之根感觉之根,能听能看能想之根,在现代哲学的认识论中,是主体的意思。尘是指相对于人,外界所看所感受所想的一切事物,是客体的意思。突然超越主体和客体,这是一件非常之事,是超凡入圣的途径,当然是非常的。
“紧把绳头做一场”。这个绳头,就很有意思了。古代禅师,喜欢把人的思想意识比喻成牛,牛自由处在随处乱走,只追逐水草,有时还会破坏庄稼。那么修行也是修心,修行的办法就如同放牛了。
放牛,得牵住牛鼻子,用什么牵?用绳子牵。绳子,就代表拴住那狂乱心意的办法,这就是修行的办法。
禅宗修行的绳子,有一种叫做参话头。话头要始终不忘,要念兹在兹,醒也参睡也参,吃饭屙屎也要参。总之,这个大疑问,这个大问题,就像是一根绳子,始终牵住你的心,让你的心,根本没有机会去想别的什么东西,以走近于无念。
我为什么在当时,没有接触佛法就理解这种办法呢?这与我学习易经和道家学说有关。在周易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从万物出发,提炼出三来,这个三,在周易里,就用八个基本卦象来表示,每一个卦象有三个爻,有了这三个爻,就代表出万物中的一类事物了。
往回推,从三到二,就是分析阴阳属性,阴阳属性谁强谁弱,决定了这个卦,总体上属于什么性质。用马克思的意思,就是确定事物的主要矛盾,区分矛盾的基本性质,就可以认识这个事物。
从二到一,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过程,我至今,思维层次没达到那个阶段。如果达到一的阶段,大概如同我前面所说的统一场理论吧。但是,一并不是道本身,道本身如同零。但要达到零,非经过一的过程不可。
用话头这根绳子,紧紧牵住自己的心,达到心念如一的程度,就是一。如果有机缘或者师傅,或者内在外在的触发,突然把一都丢掉了,就达到零的程度了吧。零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不知道,当然,知道的人,也无法告诉我。空的东西,总是无法形容的。
但紧把绳头,我知道是禅宗的法宝。所谓静坐参禅,关键是参话头。用一个大疑问约束住你,让你达到一的程度。各种门派,话头各有不同。
比如,有叫你参“狗子有无佛性?”,有的叫你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种东西,是根本没有答案的。你找答案的过程,才是参禅的目的。让你在这个疑问的过程中,渐渐把心归一。
这个过程,应当是非常艰辛的,要不然,就没有他后面两句:“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