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实战型学者(4)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19 字数:6096
一个思路。因为在座的都是专业人士,完全可以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当年,我想到这些,就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我虽然不算太聪明,但也不太笨,包括跟我一起干的兄弟们,所以,时代成就了我们,并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
这倒不是谦虚,把功劳归结于好的时代,是客观的。因为风来了,猪都可以飞上天。
但是,他没本事吗?当然有。他在二十年前,都已经研究过世界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工业化相关的情况,也了解了美国及欧洲的历史,可以说是,他当时就已经站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前列了。所以,称他为房地产教父,是有道理的。
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研究出道理,而且他的道理,在实践中证明成功了,他才算得上是高手。
“第二个问题,衡量房价高低的因素。这个问题,估计大家都在关注,并且各有结论。但是,很多人的结论,往往在分析方法上,就错了。”
他这一说,下面议论纷纷,如果说下面许多人分析方法都错了,那这就是革命性的。你再聪明再努力,如果方法错了,就如同赶着马车去渡海,不要说淹死,估计到海边,你都不敢下水了。
“错误在哪里呢?很多人喜欢用价值的办法来讨论价格,还有的人喜欢用成本的办法来讨论价格。这两种情况,都是偏颇的。为什么?因为没有注意到工业化前进的过程,没有注意金融属性,更没有注意城市间的差异。当然,还有人用平均工资来计算购买力的,更错得离谱。”
这话一出,大家就炸了锅了,交头接耳的不少,会场嗡响起来。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主讲人并不急着继续讲,他让下面的议论继续一会,让子弹飞一会,当大家声音渐小时,他才开口。仿佛这是一场他早已看惯的戏剧,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演出下一幕。
“大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很多是不适合现代社会情况的。比如价值论,按马克思所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必要劳动时间。但是,这种劳动时间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甚至变得不可能。为什么?一个农民拼命劳动种出来一年的庄稼,为什么赶不上他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也导致了今天的农村空心化。农民一年的收入几千元,如果他打工,一个月就挣到这么多。那么,一个身体和智力正常的人,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呢?
“为什么,我们过去几十年,人人都努力工作和劳动,大家还吃不饱,而今天,粮食却吃不完了呢?”
这个问题更有说服力。
“不是说价值定律已经失败,但至少可以说,价值的计算确实复杂,不是我们可以完成的数学题。既然题目太难以至于我们做不出来,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公式上主导大家的思路呢?考试过的人都知道,如果出现太难的题,避开它,先把简单的做了,把该拿的分拿了,就这个理。”
他这是回避法,他当然不敢随便否定老马的结论,毕竟有这么多官员在场。但他用回避法来说服大家,是比较好的切入点。这个人虽然表面很狂,其实很精明的。
“里面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比较一个农民与一个工程师的劳动价值,你可以说是教育和培训的价值提升了工程师的劳动价值。那工程师所受到的教育里,有的是老师和学校给予的。但知识体系本身,包含了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和文明成果,你如果给这几千年的智慧估值?”
一提到给文化思想科学技术估值,甚至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