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2)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97
�专注,就可以生起一般的定力。也就是说,由走路学习专注,再由专注产生定力,专注是因,定力是果。”

  我不太明白所缘、固定之类的名词。问到:“你说具体点,我不太懂。”

  “也就说,走路时,只注意脚与地面的接触,其它不管。”

  这该怎么操作呢?我试了几下,不太得力。当然,万师兄也有同样感受。钱师兄看到我们的样子,指点了几下,也觉得我们学不上路。

  于是他介绍了第二种修法:“这一种修法就是从走路中培养正念。这是从走路的姿势中,观察姿势的生灭变化过程。比如,观察脚跟提起、离地、移出、踏下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清楚地观察。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做慢动作,前提是,必须清楚地观察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感受它。一步步来。”

  我试了几下,感觉这好比在部队训练时,做分解动作一样。原来在部队,练习正步时,可以分解为一步两动、一步一动,然后,再进行连续练习。敬礼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分解。只有分解动作准确了,那么连续动作才有可能标准。

  我把走路分解为四个动作,做了几遍,钱师兄说到:“对!就是这样的,每个动作清清楚楚。”

  我跟万师兄就这样,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子,在院子里练习了起来。

  钱师兄解释到:“初学者内观智慧不足,正念常会迷失,这是因为正念不够稳定,因此从慢到快,这才利于观察。”

  我们练习一段时间后,万师兄问到:“假如我们练习熟练后,该怎么办呢?”

  “和平时走路一样了,但只专心于走路本身。当下做什么动作,心念就保持在当下。清楚地觉察到每一个姿势的动作变化,如抬起,移动,踏下,想的是它,动作也是它。此时,只专注于它。不要做任何的推理、暗示、思考和判断。”

  我问到:“但是,我们的脑袋肯定要东想西想的,怎么办?”我知道,单纯让我只专注于走路的动作,但我的思想总是有杂念,它不会那么听话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如果有了杂念,就警醒自己,自己在乱想了。怎么办?只要

  警觉了,就好办。你马上把思维拉回到走路本身就行。”

  “这样拉过去拉回来,岂不是思想更乱了?”

  “不会,多次拉回后,你知道,正念只能是观察走路,久而久之,杂念自然就比较少了,你也就能够保持在当下的正念中。”

  万师兄搞辩论的瘾又犯了:“你总说正念正念的,理论上的东西不要讲了,我也读过一些。但是,在这走路的法门上,正念具体是什么?”

  “走路时只观察走路,把注意力保持在当下,过去的不回忆,未来的不揣摩,这就是正念。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然,此时有现在心,也比三心交织要好。保持在当下的心念,就是正念。”

  他这一解释,好像能够解释很多东西。也就是将注意力用在观察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原来跟刘大哥一起打坐时,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其实,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有无数个当下。只要保持对当下呼吸的观察,就可以入定。这个走路的法门,也就是一个意思吧?

  万师兄问:“那是不是,我只关注走路这件事,就是正念了?”

  “没那么简单。”钱师兄说到:“你要仔细观察走路动作的每一个部分。人的思想,如果只关注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