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3)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97
�容易走神,要么就陷入呆板的昏沉状态。”
原来是这个道理,关注的东西太简单太虚,那么,要么昏沉要么散乱。必须跟着事来仔细观察,才能够避免这两种情况。以万师兄这个喜欢东想西想的人来说,关注事物这件事越细致,说明拴心的绳子就越牢固。
“所缘,就是关注的对象。如果太简单,就容易昏沉散乱。如果太复杂,又容易让你顾此失彼,难以保持。所以,只关注正在做的事。如果你觉得,仔细观察每一步提起、移动、踏下这一系列动作比较复杂,那么,也可简化为,观察左脚移动、右脚移动这两个事实上来。”
我们又试了一下,果然,这种简化办法,我们比较容易入手。
“如果你们连这样的简化办法也难以入手,可以用更简便的办法,当然,这个简便办法熟练后,还是要逐步地走向观察动作上来。也就是,最终要练习到观察提起、移动、踏下等动作观察上来。”
“那简便的办法是什么呢?”
“你们可以练习在走路时加上默念,也就是在脚跟要抬起前先默念脚跟抬起,然后再抬起脚跟。移动、踏下时,也一样,先默念动作,再做动作。即使走路转弯时,也先默念转弯,再转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观察自己身心变化的训练,也就是说,你先有这个意识,再有这个行为。让你知道,如果你不起心动念,你是走不了路的。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最后,你不需要默念,你只要一动作,你就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起心动念的产物。此时,默念就是在与你动作的同时发生,也就是,心念发生在当下,这就是正念。”
这把所有关于所缘、正念以及身心的关系,简直是模拟了一遍。难怪我们平时看佛经总有点看不懂,原来根本没有实践过,怎么知道其中的过程呢?
钱师兄提醒到:“起初培养正念时,一定无法按照举动的先后顺序、次第观察清楚,正念也无法保持很久。但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只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培养训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这就是有心走路了吧?”万师兄还是不忘他原先的议题。
“对,万法唯心。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接受法露师的教导,才有所感悟的。结合我讲的行走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正念。在于走路或者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势过程中,都要觉察得清楚,不可大概或者笼统的带过去。在练习中,若失去了所缘目标的觉察,妄想、妄念就会趁机生起。”
我想,他说这种情况,大概相当于从禅的掉举吧。或者在心理学上,属于覆盖法。用一种思维,覆盖你所有思想,让其他思想没空子可钻。毛爷爷说过:正确的思想不占领阵地,错误的东西就会进来。
“按原来教授我这种办法的和尚说,这种法门也可以叫做行禅。这可是一个很有功德的修法,据说,仅用这种办法专一精进,可以抵达阿罗汉的果位。”
这个说法,让我们很震撼。原来一门深入,哪怕是这么简单的法门,就可以成就。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法精深,也很平常。
后来,钱师兄给了一大堆解释。通过这些解释,我才知道,这个钱师兄平时不说话,但一旦说起话来,其理论水平和感悟层次,远超我和万师兄的水平。他的水平不是从书上学来的,是自己实践而修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知道,阿罗汉这个果位,是许多人一生追求而不得的伟大目标。这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