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身体的基础(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42
��研习那些显密经论才对(在《楞严经》中有二

  十五位菩萨圆通法门,已包括了大多数的方法)。

  眼色法门可分为下列二类:第一类是系缘于物。就是眼睛对着一个物体来修定。这个方法是在眼睛视线范围内,平放一物,或是佛像或其他物件,以能稍发一点亮光者为佳,在练习静坐时,视力轻松地似乎在注视着这件物体。

  至于光色的选择,也要配合适合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例如神经过敏或脑充血的人,应该用绿色的光,神经衰弱的人,应该用红色的光,个性急燥的人,应该用青色柔和的光体,这些都要看实际和情况来决定,不是死板固定的,不过,当选择好一种以后,最好不要再变更,常常变更反而变成一件累赘的事了。

  第二类是系缘于光明。这个方法是眼睛对着光明,开始练习打坐时,视线之内放置一个小灯光(限用青油灯)或者香烛的光,或者日月星辰的光等(催眠术家用水晶球光),把光对着视线,但稍微偏一点较好,另外也可以观虚空;观空中自然的光色,或观镜子,或观水火等物的光色等,统统都是属于这个方法的范围。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对着镜子看自己的方法,容易造成神经分裂的离魂症,不可轻易尝试。

  像这些方法,佛道及外道都同样的采用。在佛法的立场上来说,修学的人首先要了解一点,就是说这些方法只是方法种种,都只是为了使初学的人容易入门而已,如果执着方法,把方法当作真实,就落入魔境外道了。因为自己的心如果不能定止于一缘,反而去忙于方法,就会变成混乱,心念混乱自然就不能达到“止”的境界。

  在修定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种种不同的境象,譬如在光色的境界中,最容易生起幻象,或发生“眼神通”现象。如果没有明师指导,非常危险,马上会误入魔道。

  上根利器的人,若有若无,不即不离地在色尘境中,也有豁然开悟的,这并不是一般常情所能推测的,如释迦看见天上明星而悟道。此外,也有忽的看见一物,就洞见本性的例子。

  在禅宗古德中,灵云禅师就是见桃花而悟道的,是非常奇特的例子,他在悟道后的偈子说:“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技,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后来也有人追随他的旧路,也有偈子道:“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花,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未平地[手鹿]鱼虾。”如果真能做到这一步,自然不会受那些小方法所限制了。

  明成师专门说到耳声法门,这与观音菩萨的法门有莫大的关系。主要包括内外两种。内耳声法门。这个方法是在自己体内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咒、念经等等。念的方法又分为三种,即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及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在念的时候,用耳根返闻念的声音。就是说一边念一边自己向内听这个声音。最初听到的是声声念念,是许多接连断续的念佛或念咒的声音,渐渐地收摄缩小,而达到专心一念一声,最后终归使心念静止。

  另外,外耳声法门这个方法是以外面的声音为对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但最好是流水声、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用听外界声音的方法,最容易得定。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的圆通法门,以观音的法门最好,观音法门就是以音声法门入道的。故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当最初心意能够专一在声音的时候,能够不昏沉,不散乱,就是说能够轻松自然地保持这种专一的境界,就是得到了“定”,再经常地这样修习下去,有一天忽然入于寂境,一切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这是静极的境象,定相出现了,佛经上称这个静象当“静结”。

  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