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身体的基础(5)
作者:
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42
结”出现时,不要贪著这个境界,并且应该了解,动是现象,“静结”也是静的现象,要超出动静二相,不住不离于动相和静相。而且要证知了中道,了然不生的中道,这时,就由定而进入“观慧”的领域了。
慧观闻性,不是属于动静的,与动静无关,那是不间断也不连续的,体自无生,是无生无灭的本体。不过,这仍然属于渐修的阶梯范围。祥宗的古德们,很多人并不经过这些渐次的阶梯,而一句话就成功了,在听到声音的那一刹那间,言下顿悟,得到了解脱,所以,禅门入道的人,都认为观世音的闻声法门了不起。
例如在百丈禅师的门下,有一个僧人听到钟声而开悟,百丈当时就说:“俊哉,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也。”其他还有香严击打竹子而见性,圆悟勤听见鸡飞的声音而悟道,再有圆悟所说的“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又如提到唐人的艳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等,这些都是属于言下证入,真是伟大,美不胜收。
修习耳根圆通的人很多,但是,至死不能了解“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人更是不少。
离开了外境的音声,与外境音声毫不相干,自然能寂然入定,但是这个定相仍然是静境,是动静二相中的静相而已。自己的心身本来就是在动静二相之中。这一点如果不能认识清楚,而把得定的静相当作了本体自性,那就是外道的见解。相反地,如果能超过这个阶段,就可以算是入门了。
当他讲解完这个观音法门时,问过我,以前学过什么方法。我老实告诉他,原来跟刘大哥学过呼吸法门。明成师马上说到:这个法门,也可以叫鼻息法门。在道家,还有一种胎息法,与之相类似,想不想听?
对这个法门我练习了至少一年多了,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体验倒是不少的,现在专业人士要讲,我突然有了兴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