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暂住洱海边(4)
作者:洪山诗人      更新:2024-11-16 23:22      字数:6035
��,关注当下,好吧?”

  其实,关注当下,也是佛教的主要内容。但他此时的意思是,只说景色与人生,毕竟,我们已经离开了庙子。他继续说到:“苍山完全变黑的时候,洱海还有光的残留。偶尔我们会看到灯光背景下,湖鸥或者蝙蝠划出一条黑色的直线,从眼前逝过。”

  这也很的诗意啊,意象与情绪,总是有点张力。我笑到:“小胡,你是个诗人吗?”

  “不是,我只是总在做梦。”

  “梦是诗歌长久的主题。”

  万老师打断到:“也是哲学的主题,庄周梦蝶,听说过吧?”

  “岂止是庄周,岂止是梦蝶。”小胡语焉不详。

  这就有意思了,我们在类似于打哑迷的方式,进行着智力和趣味的游戏。我又想起与小池单独相处的夜晚,思想交锋的场景。虽然手上拿的,是妍子的饼干。

  “小

  胡,我们别搞这些玄乎的东西吧,我觉得,我们难得放松一下,谈点轻松的。”万老师首先挂起了免战牌。

  “不轻松吗?我觉得怪好的。当然,万老师,你说得也有道理,距离产生美,我们距离庙子已经有二十来公里了,可以谈些与距离相称的东西。”

  我赞同到:“对,稍微现实点。这么好的地方和时间,享受一下。”

  “天已经黑了,景色也没有了,有什么看头呢?”万老师说到:“不如,我们谈谈生活吧?”

  这怎么谈?学佛的人,回到生活中,不太爱回忆过去的事情况。毕竟,那些不是自己想摆脱的,就是自己想改造的。

  “小胡,前年,在云居山,我记得你很认真的,怎么,没出家呢?”万老师终于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小胡给自己倒茶的声音有点夸张,我想是茶壶离杯子比较高的姿势。这声音过去后好久,他才冒出一句:“其实,我并不是真信佛。”

  虽然这个话在我们内心中都有过,但当面说出来,我们还是比较吃惊。我也不能说自己是真信,但至少,我们愿意相信。从动机上来说,不死的境界,超越的境界,肯定诱惑我们去探索。从心理上来说,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证,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并且还有些伟大的色彩呢。

  但是,他承认了,承认自己至少还没有真正信它,说明,小胡是一个坦诚的人。坦诚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人,不是有力量,就是有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

  “但是,为什么我看你,怎么学起来,那么认真呢?”这正是万老师不太理解的地方。毕竟,在云居山念佛参禅是很严格的,那是虚老和尚的最后道场,规矩是很严的。况且,还要当农民,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是非常辛苦的。小胡这个白净的柔弱样,得有多大的决心!

  “我只是想试试,想证实。也许,我是个机会主义者,但是,我不愿意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东西。”

  我也有这种态度。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我不能证实,不意味着别人不能证实。也许我的悟性不够,也许是缘分没到。总之,我失败了,也不能证明它没有。我成功了,也许就一定证明它有。我是没事干,才走上这一步的。试错,是男人成长的步伐。

  我问到:“万一你证明失败了,但并不能证明它不存在,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很多,也许道路不对,也许能力不够。这样证明,代价是不是很大?”

  我�